非洲夜鹰
英文名:Fiery-necked Nightjar
学名:Caprimulgus pectoralis
【简介】
非洲夜鹰(学名:Caprimulgus pectoralis),又称Fiery-necked Nightjar,属于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的中等体型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至东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非洲夜鹰体长约23-25厘米,上体呈暗棕色,饰有灰色斑纹与棕色白点,显眼之处在于其赤褐色的颈环,下体则以棕色为主,带有黑色细纹和棕色白色条纹。雄鸟的翼端大白点和较长的尾羽白尖是雌鸟所不具备的特征。雌鸟的白点较小偏黄褐色,尾羽白尖也较短。该物种具有黑色喙及6-11根黑或暗色的触须状刚毛(长14-25毫米),脚上有5-8毫米长且带有5-14颗齿的栉状爪。雏鸟较柔软,上体呈深赤褐色并带有蓝色翼覆羽标记,头部的暗纹较少,下体为浅黄色并带有灰褐色的窄条纹。
【生活习性】
非洲夜鹰栖息于多种环境,包括草原、林地和森林边缘。主要在黄昏和黎明活动,有时也在月光下出没。以昆虫为食,如螳螂、蜘蛛、飞蛾、蝗虫和甲虫,通过飞扑捕食来获取食物。
【鸣叫特征】
雄性非洲夜鹰的鸣叫独具特色,类似于连续悦耳但多变化的口哨声,经常被描述为“亲爱的主,拯救我们!”首音起伏,第二音为均匀音阶颤音,有时可长达22秒,并以加速的三重呼唤结束。雌鸟也会发出类似叫声,甚至在巢中也偶尔鸣叫。
【繁殖习性】
非洲夜鹰的繁殖期集中在8月至11月之间,雌鸟在树下的地面筑巢,通常覆盖着枯叶。它们每窝产1-2枚卵,通常为两枚,卵颜色从白色到淡粉色,带有红褐色、灰色和深粉色斑点。孵化期约为18天,雏鸟孵化后需要大约18天才能学会飞行。
【外型辨识】
与其他夜间活动的鸟类比较,非洲夜鹰的颜色更深,颈环更清晰。相比之下,它在尾部外侧两根尾羽上的白点少于Abyssinian Nightjar和Rwenzori Nightjar,且歌声较高。
【保护状况】
非洲夜鹰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级别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其分布范围广泛,涵盖南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中部、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