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夜鹰目 > 夜鹰科 > 夜鹰属 > 菲律宾夜鹰
菲律宾夜鹰

菲律宾夜鹰

英文名:Philippine Nightjar

学名:Caprimulgus manillensis

【简介】
菲律宾夜鹰(学名:Caprimulgus manillensis)属于夜行性鸟类,隶属于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

【外形特征】
菲律宾夜鹰体型中等,体长约为23至25厘米,体重在59至71克之间。上体呈灰褐色,带有黑色条纹,尤其是头部有明显的条纹。胸部有斑点,腹部和两侧呈现棕色条纹。翅膀颜色较深,带有粉色和白色的大型斑点,尾部末端有一宽白带。喉侧有白色线条,下方有一道深色线条。雄鸟的翼斑和尾端较宽且更大,雌鸟则为赤褐色。

【生活习性】
菲律宾夜鹰栖息于低地至山区的森林、开阔地带,包括原始和次生林、松树林、灌木丛、树丛开阔地、红树林、城镇边缘、农田以及岩石海滩周边。它们是昆虫食性鸟类,主要捕食蛾类和甲虫等昆虫,通常在飞行中捕食。

【鸣叫特征】
菲律宾夜鹰的叫声独特,是一种响亮的两音节声“pyok prraw”,第二音节较低沉且带有颤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4月至5月,可能延伸至更长时间。它们并不会在固定巢中产卵,而是直接把卵产在地面落叶堆中,地点通常是在森林或林地空地,或是道路旁。每次产卵1至2枚,卵呈椭圆形或卵形,表面为白色并带有大量的棕色、深棕色和灰色斑点。雏鸟生长较快,具有红褐色的绒毛,为半早熟类型。

【外型辨识】
与Eurostopdus macrotis相较,特有的辨识特征包括整体颜色较浅,尤其是初级飞羽和尾羽缺乏浅色标记。雄性夜鹰拥有更大的白色翼斑和较宽的白色尾带,而雌性个体则主要表现为翼和尾部的赤褐色斑点。

【物种区别】
与Eurostopdus macrotis相较,特有的辨识特征包括整体颜色较浅,尤其是初级飞羽和尾羽缺乏浅色标记。雄性夜鹰拥有更大的白色翼斑和较宽的白色尾带,而雌性个体则主要表现为翼和尾部的赤褐色斑点。

【保护状况】
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菲律宾夜鹰被列为无危级别(LC)。

【地理分布】
菲律宾夜鹰主要分布在菲律宾本土(不包括巴拉望岛及其周边区域),它们栖息在从低地到海拔2000米之间的地域。重要栖息地包括Rajah Sikatuna国家公园(位于保和岛)和Mount Katanglad国家公园(位于棉兰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