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夜鹰目 > 夜鹰科 > 夜鹰属 > 旗翅夜鹰
旗翅夜鹰

旗翅夜鹰

英文名:Standard-winged Nightjar

学名:Caprimulgus longipennis

【简介】
旗翅夜鹰是夜鹰中的一种,以其显著的翼部装饰、独特的飞行姿态和婉转的鸣叫声而著称。

【外形特征】
旗翅夜鹰的成年雄鸟在繁殖期展示两根异常延长的内侧次级飞羽。非繁殖期雄鸟和雌鸟外观相近,体长约21-22厘米,体重32-65克。其羽毛颜色从黑到沙色,主要为灰白色和土黄色斑点,背部有土黄或土褐色领圈。脸部有土黄色眉纹,喉部带土黄色图案;下腹部主色偏褐,点缀灰白土黄斑点。两翼与尾部无白色标记。雌雄鸟在体型上有轻微差异,雌鸟略小颜色较淡。幼鸟外表与成年雌鸟相似,但颜色对比较弱,头部和肩羽仅有少量深褐色斑点。

【生活习性】
旗翅夜鹰主要栖息于轻度林木覆盖的草原、灌木丛生的开阔地带、农田及石质山坡植被散生地带。它们主要捕食甲虫、蛾、蝗虫、蝉、蠼螋、臭虫、叶蝉、蝇和其他昆虫,尤其在黄昏至黎明期间最为活跃。夜间觅食行为与月光亮度密切相关,新月期间活动频繁。

【鸣叫特征】
雄鸟通过地面和空中互动吸引雌鸟,发出微弱鸣叫,展示翼部装饰。雌鸟可能发出尖厉鸣叫声回应。

【繁殖习性】
旗翅夜鹰的繁殖时间在塞内加尔至马里等国从3月至7月,雄鸟实行多配偶制。繁殖期不筑巢,直接将卵产在裸露的地面或天然浅凹处。繁殖期通常持续四个月。

【外型辨识】
该物种曾被分类在Macrodipteryx属下,后发现更适合归入Caprimulgus属。

【保护状况】
IUCN评为无危(LC)等级。然而,它们在非繁殖季节群聚,可能面临较高的交通伤害风险。

【地理分布】
旗翅夜鹰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地区,包括塞内加尔、冈比亚至利比里亚,东至苏丹西南部和乌干达北部,有时在繁殖季节外还将范围扩大至更南地区。旗翅夜鹰广泛分布于红土生态系统,其独特的伪装模式使其在栖息地很难被发现。

【物种区别】
与翎翅夜鹰相比,它们体型更小,翼部和尾部上无白色标记,而非明显白色区域。其他夜鹰种类也可能有类似的翼部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