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夜鹰目 > 夜鹰科 > 夜鹰属 > 普通夜鹰
普通夜鹰

普通夜鹰

英文名:Grey Nightjar

学名:Caprimulgus jotaka

【简介】
普通夜鹰,别名蚊母鸟、贴树皮、鬼鸟、夜燕等,是一种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的广泛分布的夜行性鸟类。体长约为24-27厘米,翅展约210毫米,雌雄异形,通体呈暗褐色斑驳状,配合良好的保护色。

【外形特征】
普通夜鹰的体形相当于105克至110克,翼长约203.4毫米,喙长约22.1毫米。雄鸟特征为头顶中心有宽阔的黑色条纹,颈有红褐色条纹,肩部有红褐色斑点的黑色条纹,翅膀深灰色带红褐色斑点,尾羽上有明显黑色横纹和白色亚端斑。雌鸟相比于雄性,上体颜色较为温暖,喉部具明亮的红褐色斑块和次级髭纹,腹部有更重的条纹;幼鸟的头部黑色斑较少,胸和尾下覆羽条纹较细。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在山地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以及农田和果园等地,单独或成对活动。一晚的捕食活动经常见到,消费大量昆虫。繁殖期间,普通夜鹰栖息在海拔3400米以下的各种环境中,如早期演替的森林边缘、开阔的灌木丛、林地边缘、烧毁后的植被区。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声节奏约为5-6音符/秒,每段之间有1-2秒或更长时间的停顿,单次鸣唱可持续多达7分钟。叫声除了比长尾夜鹰更快更有节奏,但不像赤胸拟啄木鸟那样响亮。

【繁殖习性】
它们繁殖季节为5至8月,会直接将卵产于岩石旁或植被覆盖的地方,如灌木丛或石坡上的落叶层、裸土或火烧后的灰烬。每窝通常产1-2枚卵,孵化一般由雌鸟承担,但雄鸟会在黄昏和黎明时分偶尔交班,孵化期约16至19天,雏鸟在大约17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普通夜鹰原有5个亚种,但到2014年,日本亚种(Caprimulgus jotaka)和帕劳群岛亚种(Caprimulgus phalaena)被设定为独立物种,剩下西藏亚种、指名亚种和斯里兰卡亚种。

【保护状况】
普通夜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尽管在日本部分地区数量有所下降,但它仍然存在于大部分地区。其在中国已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普通夜鹰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非繁殖期多见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南部及新几内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