叽喳夜鹰
英文名:Chirruping Nightjar
学名:Caprimulgus griseatus
【简介】
叽喳夜鹰,学名为Caprimulgus griseatus,又称为Chirruping Nightjar。这是一种属于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的夜行性鸟类,主要分布在菲律宾。成年个体身长约为20至26厘米。上体为斑驳的灰褐色,下体带有棕色斑点和条纹。
【外形特征】
雄性叽喳夜鹰的四枚最外侧初级飞羽上有明显的白色斑点,而最外侧两根尾羽通常是白色的,有时尾端或边缘会呈现棕褐色。雌性则没有如此显著的白色斑点,其尾羽上也没有白色斑纹,而是带有淡色斑点。此外,成年叽喳夜鹰的上体颜色为棕色,点缀着白色或肉桂色的斑点及黑色的斑纹,颈部有淡色的环形斑纹,翼羽基部有大面积的淡色斑块,嘴角处有浅色的须纹,喉部则有小的白色斑点,下体则为棕色,带有肉桂色和淡色条纹和斑点。
【鸣叫特征】
叽喳夜鹰的叫声有多达两声,声音洪亮,类似“chee-wit”或“chee-vee”,且在傍晚和清晨交界的时间会连绵不断地重复叫唤。其第二声V型波在持续时间及音调方面比林夜鹰更长且响亮。
【生活习性】
叽喳夜鹰栖息地广泛,包括草地、林缘、河岸岩石区、农田、石质或植被稀疏的坡地、沼泽边缘或海边的沙滩。适宜的海拔高度可达2000米左右。主要以飞蛾、白蚁及雨林常见昆虫为食,常用空中飞捕的方式获取猎物。
【繁殖习性】
叽喳夜鹰的繁殖季节通常从五月开始直至三月为止。
【外型辨识】
与林夜鹰相比,叽喳夜鹰的鸣叫声更为独特,没有粗糙的音效,是整齐的双音节。通过鸣叫声分析可以发现这与林夜鹰存在显著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叽喳夜鹰目前的保护状况为未予评估(NE)。
【地理分布】
叽喳夜莺主要集中分布于菲律宾的吕宋岛、卡坦端内斯岛、民都洛岛、锡布延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和棉兰老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