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夜鹰
英文名:Sulawesi Nightjar
学名:Caprimulgus celebensis
【简介】
苏拉夜鹰(英文名:Sulawesi Nightjar,学名:Caprimulgus celebensis),属于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这种鸟类生活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及苏拉群岛的低地森林、红树林、灌木丛和林地边缘地带。它的身体长度约为24至30厘米。
【外形特征】
苏拉夜鹰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上身灰褐色,带有黑色条纹,背部中央部位的条纹尤其突出,没有明显的颈背部圈。翼羽呈现暗棕色,并点缀以浅黄色和米色的斑点。肩部羽毛深棕色,边缘镀上米黄色。喉咙部位为白色,腹部为灰褐色,间杂着多种颜色斑点。腹部区域有明显的米黄色横纹。该鸟的第二至四最外侧初级飞羽和尾羽最外侧两根均有白色斑点,其尖端呈白色。虹膜为深棕色,喙、腿及脚均为黑色。
【生活习性】
苏拉夜鹰主要活跃于拂晓和黄昏时刻。它们通过在空中捕捉猎物进行觅食,猎取小昆虫。在飞行时,动作敏捷轻盈。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独特的鸣叫声,类似于“tok-tok-toktrrtrr”。鸣叫声起初较为急促,随后音量逐渐减弱。
【繁殖习性】
【外型辨识】
【物种区别】
与菲律宾夜鹰相比,苏拉夜鹰的尾羽最外侧两根具有更白的尖端。而与长尾夜鹰相比,它的体型较小,斑纹较少,雄性个体翅膀上的白色斑点也较小,尾羽尖端的白色部分相对狭窄。与环颈毛腿夜鹰相比,苏拉夜鹰颜色更淡,斑点较少,后者具有宽带喉部和小翼部白色斑点,尾部无白色特征。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该物种目前被列为无危(LC)物种。其分布范围内的主要生境包括苏拉威西东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邦盖和苏拉群岛,尤其是在Buton岛及Tangkoko自然保护区等地被记录到。全球范围来看,该物种在苏拉威西西北部和东部地区较为常见,在华莱士区(包括印尼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及东帝汶等岛屿)普遍分布。然而,由于森林砍伐导致的栖息地破坏是该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