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鹪鹩科 > 曲嘴鹪鹩属 > 棕颈曲嘴鹪鹩
棕颈曲嘴鹪鹩

棕颈曲嘴鹪鹩

英文名:Veracruz Wren

学名: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

【简介】
棕颈曲嘴鹪鹩(学名:Campylorhynchus rufinucha)属于雀形目鹪鹩科曲嘴鹪鹩属的鸟类。最初被误认为是其他曲嘴鹪鹩的亚种之一,直到后来被重新认定为独立物种,并获得新名字。

【外形特征】
棕颈曲嘴鹪鹩体长约为15-19厘米,体重约36克。其明显特征是黑色的冠和眼纹,还有宽大的白色眼眉。颈部和背部为暖栗色,肩部具有黑色和白色竖条纹。翅膀和尾巴覆有黑色条斑。胸腹部为淡黄色,带有细小的黑点。嘴呈蓝黑色,脚为蓝板岩色。

【生活习性】
它们栖息于低地干热森林地带,特别适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热带森林,尤其是仙人掌生长丰富的区域,偶尔也能在人类活动区附近被发现。它们在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区域分布广泛。

【鸣叫特征】
该鸟类的叫声清晰响亮,具体鸣叫示例可在相关资料中查阅。

【繁殖习性】
3月至7月是其繁殖季节,其中4月至6月是繁殖高峰期。巢通常由草、秸秆、植物纤维和羽毛构建而成,呈碗状或圆顶状,位于离地面1.5至10米高的仙人掌或灌木处。每窝产卵数量为4至5枚,蛋壳通常为白色或浅黄色,带有棕褐色、黑色或淡紫色的斑点。双亲共同参与喂养幼鸟。

【外型辨识】
它们主要分布于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州中部,向北延伸至墨西哥北中部的奥阿哈卡等地。其栖息地从哥斯达黎加西北海岸直到尼加拉瓜南端均有分布。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棕颈曲嘴鹪鹩的保护状态为“无危”(LC)。这意味着该物种分布范围广泛,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并不面临即时的灭绝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