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氏曲嘴鹪鹩
英文名:Boucard's Wren
学名:Campylorhynchus jocosus
【简介】
波氏曲嘴鹪鹩学名为Campylorhynchus jocosus,英文名Boucard's Wren。属于雀形目鹪鹩科曲嘴鹪鹩属的墨西哥特有种。
【外形特征】
波氏曲嘴鹪鹩体长约17厘米,体重23.8至29.8克。顶冠呈黑巧克力色,颈部红色,肩部带有明显的黑白条纹,背部红棕色并有斑点,臀部和尾部红褐色,尾羽灰棕色并有深褐色横纹,最外侧尾羽尖端白色。眼睛周围皮肤和眼眉淡白,眼纹黑色,脸颊暗灰色,喉部及下颌纯白。腹部白色底纹上有黑色斑点,两侧稍呈棕色,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尖端有横纹。虹膜为红色,嘴为黑色,腿为石板灰色。
【生活习性】
波氏曲嘴鹪鹩栖息在墨西哥南部干燥至干旱的森林地带,包括松栎混交林、橡木灌丛以及亚热带灌丛等环境,靠近城镇和村庄地带亦可见。它们在从800至2500米高度的区域活动,最低可降至600米。这种鸟类主要以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种子为食。
【鸣叫特征】
波氏曲嘴鹪鹩的鸣唱声由一系列尖锐的音符组成,偶尔也会发出急促粗糙的声音,两性有时会合唱以扩大声波范围。
【繁殖习性】
该物种主要在春季至夏季繁殖。4月时观察到求偶筑巢行为,而含卵巢的数量在6月中旬至7月初在奥亚卡州发现最大。
- **筑巢:** 波氏曲嘴鹪鹩在树洞、杂草丛或灌木丛中建巢。巢呈穹顶形,侧面有入口,并以细枝、草叶、苔藓和羽毛等材料构筑而成。
- **产卵:** 每窝通常产卵3至4枚。卵色由棕色、白色或灰色构成,表面有斑点装饰。
【外型辨识】
波氏曲嘴鹪鹩在其分布区内特有的是指长喙、斑点下腹和横纹尾。与体型更大的鵙鵙(如弯曲嘴鵙鵙和斑点鵙鵙)相比,后者在身上没有斑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濒危等级,波氏曲嘴鹪鹩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波氏曲嘴鹪鹩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地区,包括普埃布拉(州)、莫雷洛斯(州)、格雷罗(州)和奥亚卡州,栖息于干燥至干旱的森林地带。这种鸟类对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改变有较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