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斑曲嘴鹪鹩
英文名:Fasciated Wren
学名:Campylorhynchus fasciatus
【简介】
横斑曲嘴鹪鹩,学名Campylorhynchus fasciatus,属于雀形目鹪鹩科曲嘴鹪鹩属。该种鸟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
【外形特征】
横斑曲嘴鹪鹩体长约19厘米,体重约24.9克。头部及耳羽呈斑驳的褐灰色,下颏及胸腹部白色至浅黄色,腹部和两侧散布着暗灰色圆形斑点,而翅膀和尾部则带有浓浅黄色、白色和黑褐色的斑纹。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胸部的斑纹较稀疏。虹膜呈沙黄色至浅棕色,喙长而直,先端略有弯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草原、花园、农田旁以及柑橘果园,偏好有棘荆的灌丛。其活动范围广泛,从平原区域到海拔2500米的地方,尤其适应人类频繁活动的地方。横斑曲嘴鹪鹩嘈杂而活跃,常以群体共同觅食,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食,多见于灌木和树丛中。
【鸣叫特征】
横斑曲嘴鹪鹩的鸣叫声呈现刺耳的churring音节,伴有咕噜声,形成连续的颤音声音模式,常以群体合唱的形式鸣叫。
【繁殖习性】
横斑曲嘴鹪鹩繁殖季节通常为5月至8月,但偶有在2月至3月期间繁殖的记录。通常实行合作繁殖模式,包括主导繁殖对和多个协助个体。巢穴多为草编的穹顶型,入口位于侧面,材料包括羽毛、草叶、棉花等,安置于柑橘树、仙人掌或人类建筑上。每枚卵尺寸约为24.1mm x 17.9mm,孵化期为17天。
【外型辨识】
与斑背曲嘴鹪鹩相比,横斑曲嘴鹪鹩缺乏胸部的栗色,而且更偏好干燥的栖息地。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指南,横斑曲嘴鹪鹩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横斑曲嘴鹪鹩分布范围从秘鲁的Piura省至Lima省和厄瓜多尔南部,直至Tumbes和Piura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