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嘴鹪鹩
英文名:Giant Wren
学名:Campylorhynchus chiapensis
【简介】
大曲嘴鹪鹩,学名Campylorhynchus chiapensis,俗名为巨鹪鹩或大曲嘴鹪鹩,英文名为Giant Wren。主要栖息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沿海平原及危地马拉。成鸟体长约20-22厘米,体重为43.4至57克。
【外形特征】
大曲嘴鹪鹩冠羽、颈背和肩部呈黑色,白眉纹从眼睛延伸至头部。头顶、背部及双翼呈鲜艳的红褐色,尾羽为深栗色,并且尾羽顶端皆带有白色斑点。腹部自颏至腹部是白色,从靠近尾部的位置逐渐过渡为淡黄色。幼鸟与成鸟外观相似,但其下体略带灰色。
【生活习性】
大曲嘴鹪鹩喜欢在低海拔地区的果园、农舍附近和灌木丛中栖息。它们的活动范围仅局限在沿海区域,不喜爱登高至较高树冠上。主要食物来源为无脊椎动物,在地面或近地面的植被中觅食。
【鸣叫特征】
大曲嘴鹪鹩的歌声丰富有节奏感,其叫声带有一种刺耳的摩擦感。
【繁殖习性】
大曲嘴鹪鹩的繁殖季节集中在5月至7月。它们会选择金合欢树等林木筑巢。窝巢呈现圆形,从侧面进入,由稻草、粗纤维等材料建成。窝巢内通常有3至4枚卵。亲鸟在孵化期会有短暂的合作繁殖行为,孵化后则可能得到帮手在育雏阶段提供辅助。
【外型辨识】
大曲嘴鹪鹩的冠羽、颈背和肩部呈黑色,白眉纹从眼睛延伸至头部。头顶、背部及双翼呈鲜艳的红褐色,尾羽为深栗色,并且尾羽顶端皆带有白色斑点。腹部自颏至腹部是白色,从靠近尾部的位置逐渐过渡为淡黄色。
【物种区别】
大曲嘴鹪鹩在体型和外观上与其他鹪鹩种类不同,尤其与体型较小的褐颈鹪鹩相比,具有更为深红色的背部和翅膀,尾羽的颜色也明显区别于后者。通过细致观察这些地域特征,可轻易区分出大曲嘴鹪鹩。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级,大曲嘴鹪鹩被列入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大曲嘴鹪鹩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奇瓦瓦州沿海地区,其向内陆最多延伸50公里的距离。有时也偶见于危地马拉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