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尾刀翅蜂鸟
英文名:Lazuline Sabrewing
学名:Campylopterus falcatus
【简介】
棕尾刀翅蜂鸟(Campylopterus falcatus),又称为琉璃刀翅蜂鸟,属于雨燕目蜂鸟科,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特定区域。
【外形特征】
雄性个体显著特点是蓝紫色的下体以及红褐色的尾羽,雌性较为灰白色,带有绿斑点,并尾部隐约呈现如雄性的特点。这种鸟体型较大,成熟个体体长通常在11.5到13厘米,体重在6.4到8克之间。
棕尾刀翅蜂鸟的雄鸟上体为闪耀绿色,头冠稍带蓝色,胸喉部分为深紫蓝色,腹部则渐变为绿色。翼部的主要飞羽毛增厚扁平,且以红褐色为主要颜色,中心一对尾羽的宽端呈青铜绿色。雌鸟下体偏向灰色,喉部带有些微蓝光,并在尾部内部中央尾羽尖端带有较多绿色。
【鸣叫特征】
棕尾刀翅蜂鸟的雄性能够从开放的中等高度位置发出一系列复杂的鸣叫。其声音包括“chik, it, chik, it splek, chat, seet, chik, seet, chik, it, chik, it...”,或清晰的“sweep, tsit, tsuet, tsit...”等,有时还会发出单调的“pik-check”。
【生活习性】
棕尾刀翅蜂鸟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一些特定山地森林中,范围高度大约在900至3000米间,通常偏好较高海拔,如1200至2300米。该物种特别喜爱采食花蜜及捕食飞行中的昆虫,时常在较低的林层或中层觅食,并在开花灌木或大树如Erythrina 的树冠中停留和栖息。
【繁殖习性】
棕尾刀翅蜂鸟的繁殖季节通常从委内瑞拉北部的6月延伸至10月,在Perijá山脉可发现它们活跃于6月。具体繁殖行为仍需进一步研究。
【外型辨识】
棕尾刀翅蜂鸟与紫罗兰胸蜂鸟、紫额辉蜂鸟和棕胸铜色蜂鸟在外观上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棕尾刀翅蜂鸟的尾部颜色特征更为显著且独特,可以容易地区分。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IUCN列为“无危”(LC),但其种群分布稀少,且对生境改变表现出敏感性。在人类开辟的人工环境(如花园和种植园)中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CITES II)也已将此物种列为关注对象。
【地理分布】
棕尾刀翅蜂鸟的分布范围从委内瑞拉东北部延伸至厄瓜多尔东北部,包括委内瑞拉西部、Sierra de Perijá、圣玛尔塔山脉和哥伦比亚东部安第斯山脉。此外,它亦出现在厄瓜多尔的Napo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