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鹃鵙科 > 橙鹃鵙属 > 橙鹃鵙
橙鹃鵙

橙鹃鵙

英文名:Golden Cuckooshrike

学名:Campochaera sloetii

【简介】
橙鹃鵙(学名:Campochaera sloetii),隶属于雀形目鹃鵙科,是橙鹃鵙属中的唯一一种物种。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存在于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橙鹃鵙体型中等,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橙鹃鵙拥有灰色的头顶、黑色的喉咙和上胸部,后顶部与颈后部之间有一条白色带。背部主要呈现出金黄色,并泛有橄榄色,从下背到上尾覆羽则更明亮。翅膀上的表面覆盖有黑色,并带有绿色光泽,部分覆羽具白色边缘或斑点。初级飞羽和覆羽为黑色,而尾羽则是黑色并带有白色尖端,外侧尾羽的白色部分更宽。腹部部位呈现亮金黄色,腋下及翼下覆羽为白色。雌鸟的外观相对较暗,灰色取代了头胸部的黑色,但仍保留了眼周的黑色及头顶黄色。幼鸟特征未明确描述,亚成鸟与雌鸟相似,但头部的灰色被黄色取代,在上胸部仍有灰色斑点。

【鸣叫特征】
橙鹃鵙的叫声包括快速、轻巧的重复音节“chirrapa”,可能会添加上升音调的“chrripaéé”或“wírrápáhee”。雄鸟的叫声前会加入1-2对下降及上升音符,雌鸟通常在雄鸟叫喊前发出咔哒或咕噜声。成对的雌雄鸟叫声互动频繁,雌鸟在雄鸟最后2-3个音符中发出上升或下降音符。在该物种的西北部区域,发声缺乏音乐般的滑音,开始时以爆炸性咔哒声出现。

【生活习性】
橙鹃鵙主要栖息于原始森林及森林边缘的丘陵地带,偶尔出现在靠近丘陵的低地。活动的高度通常可达1100米。以水果为主食,同时捕食昆虫。常见于树冠层和树叶外围,成对或小群出现,活动频繁且嘈杂。它们通过捕捉和飞行中捕食的方式获取食物。

【繁殖习性】
关于繁殖的具体信息尚未知悉,推测繁殖季节可能在雨季,即11月至次年3月期间。

【外型辨识】
区别于其他相关物种,橙鹃鵙比金王鹟体型更大,眼下方没有白点,并缺少翼上的白线。雌雄个体之间颜色差异显著。

【保护状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将其定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橙鹃鵙广泛分布在新几内亚,除了中南部地区,以及包括中国台湾及太平洋诸岛屿在内的多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