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颈啄木鸟
英文名:Red-necked Woodpecker
学名:Campephilus rubricollis
【简介】
红颈啄木鸟(学名:Campephilus rubricollis)是哺乳纲鳞翅目啄木鸟科红头啄木鸟属的大型鸟类。体型约30至35厘米长,体重178至236克。其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头部和颈部鲜艳的红色,上体呈全黑或黑褐色,下体红色,翅膀和尾部的颜色也有相应的红褐色和棕色标记。
【外形特征】
雄鸟具有红色头部和颈部,以及身体下半部的红色。雌鸟在喙基到眼下方有一条宽阔的白色条纹,与其他红色啄木鸟的红色头部和颈部不同。雌鸟在脸颊上没有斑点,而是有长而宽的白色胡须。
【生活习性】
红颈啄木鸟广泛栖息于亚马逊盆地内成熟的雨林、森林边缘和次生林。它们习惯在树干或树枝上寻找食物,主要捕食昆虫幼虫如甲虫、蛾类幼虫等。这种啄木鸟有时会飞过水道旁边的长廊森林,也出现在一些有植被的稀树草原地区。它们活动时通常非常谨慎,且因快速飞行和拍打翅膀而产生的声音极富特征性。
【鸣叫特征】
此鸟种在受到惊扰时会发出特有的爆裂声鸣叫,常描述为“ngkah-ngkah”或“kikka”,而在觅食或领地宣言时会发出响亮的双音节敲击声。这些叫声帮助它们在雨林中交流和定位。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每年1月至5月,主要在北部分布区,巢穴通常建在高处的枯树或棕榈树中,每巢产卵2至4枚。
【外型辨识】
红颈啄木鸟体长在30至35厘米之间,体重平均介于178至236克之间。雄鸟具有红色头部和颈部,但在喙基至眼下的区域,雌鸟有一条宽广的白色带斑。喙长而尖锐,眼周黄色,腿和脚为黑灰色或橄榄色。
【保护状况】
红颈啄木鸟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保护级别为无危(LC)。尽管分布范围较广,但栖息地因森林砍伐、次生林种植及其他人为开发活动面临着威胁。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西部、玻利维亚以及这些国家北部边缘地区。由三种亚种组成:指名亚种、秘鲁亚种"trachelopyrus"和巴西中部亚种"olallae"。每种亚种在颜色和体型上略有不同,分布区域从雨林延伸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