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拟啄木鸟科 > 褐拟䴕属 > 褐拟啄木鸟
褐拟啄木鸟

褐拟啄木鸟

英文名:Brown Barbet

学名:Caloramphus fuliginosus

【简介】

褐拟啄木鸟,又称Brown Barbet,属于䴕形目拟啄木鸟科褐拟䴕属。体长约17.5厘米,体重在38.5至47.7克之间。

【外形特征】

雄性背部为棕色,下部为灰白色,喉部和上胸部呈脏橙色。雌性与雄性相似,但喙色较浅。幼鸟的羽毛更加暗淡,颜色比较逊,缺乏成鸟特有的鲜艳细节。幼鸟软弱,毛色也更为杂乱。

不同亚种间存在细微的特征差异,如tertius亚种头部颜色较淡,喉部橙粉色仅延伸至上胸。

【生活习性】

褐拟啄木鸟主要栖息在婆罗洲低地和山脚的森林中。它们适应性强,栖息地包括原始森林、河岸林、泥炭沼泽森林、次生林、红树林、沿海植被、树木密集区和可可种植园,海拔高度通常低于750至900米。

【鸣叫特征】

褐拟啄木鸟发出的声音尖细而嘶哑,常被描述为“pseeee”的声音,刺耳且重复。它们经常在群体中通过连续的鸣叫声进行合作交流。

【繁殖习性】

褐拟啄木鸟以水果为主食,具体饮食和觅食行为尚未详细记录。它们的社会性很强,多对会一起筑巢,巢穴通常建在1至10米高处,有时可高达20米。栖息于树冠下的树桩或白蚁蚁巢等位置。

繁殖季节性不显著,繁殖迹象可在12月至10月间观察到,通过对生殖状态的标本和喂养幼鸟行为的记录证实。巢寄生行为存在疑似,但具体数据缺乏。

【外型辨识】

雌雄褐拟啄木鸟在体色上有所区别:雄性背部为棕色,下部为灰白色,喉部和上胸部呈脏橙色;雌性与雄性相似,但喙色较浅。幼鸟的羽毛更加暗淡,颜色比较逊。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褐拟啄木鸟被列为无危(LC)级别。这种鸟类在多数分布区域内数量相当稳定,适应性强,并出现在多个保护区中,如砂拉越的Bako、Gunung Mulu、Similajau国家公园以及加里曼丹的Sungai Wain保护林、Gunung Lumut保护林和Tanjung Puting、Gunung Palung和Kutai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

褐拟啄木鸟主要分布在婆罗洲低地和山脚的森林中。它们适应性强,栖息地包括原始森林、河岸林、泥炭沼泽森林、次生林、红树林、沿海植被、树木密集区和可可种植园,海拔高度通常低于750至9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