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鹱科 > 猛鹱属 > 白额鹱
白额鹱

白额鹱

英文名:Streaked Shearwater

学名:Calonectris leucomelas

【简介】
白额鹱是一种大型海鸟。体长约45至52厘米,翼展可达122厘米。头部特征为黑白花纹,背部为灰褐色,翅膀下部具有深色条纹,腹部主要为白色,颈部至胸部为褐色,伴有模糊的淡色斑点。雌雄在羽毛特征上相似。

【外形特征】
白额鹱前额、头顶前部及头侧为白色,散布着暗褐色纵纹,额部和眼先的纵纹尤为狭细。枕部、后颈、背、肩、腰为暗褐色,缀有少许灰白羽缘;飞羽为黑褐色,次级飞羽具白色边缘;尾部黑褐色。颏和喉部纯白色且无斑,腋羽和翼下覆羽纯白色但带有暗褐色斑点。

【生活习性】
白额鹱偏好海洋环境,包括大陆架和远洋水域。它们会在夜间聚集在繁殖岛屿之上,偏好在海面上飞行并觅食,尤其在发现鱼群时会迅速下降捕食。以鱼类和鱿鱼为主要食物来源,有跟随渔船捕食的习惯。

【鸣叫特征】
在繁殖环境中,白额鹱会发出响亮频繁的叫声,雌雄之间的叫声差异体现在音调上,雌鸟叫声更长且音调更低。

【繁殖习性】
白额鹱的繁殖季节从3月开始到11月结束,通常一次产一枚卵,孵化期约为45至64天,由双亲共同孵化。幼鸟的生长周期为66至87天。

【外型辨识】
与猛鹱和斯氏鹱在体型、飞行姿态和背部颜色上相近,通过楔形的尾部、苍白的脸部、对比鲜明的颈背部暗色以及相对纤细的喙进行区分。

【物种区别】
与猛鹱和斯氏鹱在体型、飞行姿态和背部颜色上相近,通过楔形的尾部、苍白的脸部、对比鲜明的颈背部暗色以及相对纤细的喙进行区分。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近危”(NT)物种。面临诸如人类捕猎、渔网缠绕、猫和鼠类等捕食威胁,尤其是在某些传统文化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重新评估后对其保护级别进行了相应调整。

【地理分布】
繁殖区域主要在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岛屿,以及台湾西部岛屿。非繁殖季节会迁徙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分布区还会延伸到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