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鹱科 > 猛鹱属 > 佛得角鹱
佛得角鹱

佛得角鹱

英文名:Cape Verde Shearwater

学名:Calonectris edwardsii

【简介】
佛得角鹱(英文名:Cape Verde Shearwater,学名:Calonectris edwardsii)是鹱形目、鹱科、猛鹱属的一员。成鸟具有较细长的喙,头部颜色较深,翼窄,尾稍长。

【外形特征】
体长约45厘米,体重约700克。鸟喙细而黑,头部和体色相较于科里猛鹱更为深黑。飞行姿态更类似于剪水鹱,双翼跳动更为强劲和快速。该物种整体外观较斯氏猛鹱更小、更偏苗条、更棱角分明。喙呈灰色,末端深色,有时带有淡黄色或粉红色。腿为粉红色。

【生活习性】
佛得角鹱主要栖息在开阔海域,通常远离陆地,但繁殖季节会返回至繁殖地。在这些岛屿上,它们占据高至1000米的悬崖、洞穴和巨石地带。繁殖地涉及佛得角群岛的多个岛屿,包括Santo Antao、Branco、Raso、San Nicolau、Santiago和Brava岛。繁殖季结束后,它们会迁徙至热带和南大西洋的上升流系统。

【鸣叫特征】
在繁殖期间,佛得角鹱在筑巢和群集点发出声音。它们的叫声包括深沉的‘cagarrah’笑声,类似赤颈鸭的哨声,嘶哑的呻吟和‘ha-hoo’的飞行叫声。这些声音具备性别差异特征(雌鸟音调较低)和个体识别的功能。

【繁殖习性】
佛得角鹱于二月末至三月初返回繁殖地,蛋产于五月到七月间,雏鸟发育期约100天,通常在十月末至十一月初离巢。它们夜间活动,一窝产一个白色卵,孵化期约50-55天。雏鸟有棕色绒毛,约4天后不再被大人鸟保暖,离巢期大约80-100天。繁殖成功率受海洋环境影响。

【保护状况】
列为IUCN红色名录中近危(NT),即保护性需强化但尚不紧急。尽管最重要的繁殖地被设为自然保护区,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雏鸟被捕获食用,但这并未显著影响其整体数量。通过调整猎物选择,该物种展现出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减少海洋食物资源变化的直接影响。

【地理分布】
这些鸟儿的繁殖地主要在佛得角群岛,而在非繁殖季节则广泛分布于西非、巴西、阿根廷水域、南部及其周边等,还包括巴西福克兰群岛(Malvinas)附近的汇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