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野鸲属 > 黑胸歌鸲
黑胸歌鸲

黑胸歌鸲

英文名:Himalayan Rubythroat

学名:Calliope pectoralis

【简介】

黑胸歌鸲是一种体长约14.5厘米的小型鸟类,属于雀形目鹟科野鸲属。

【外形特征】

雄鸟整体呈枪灰色,具有白色眉纹和脸颊至胸部黑色斑块。喉部呈现亮丽的橙红色,而雌鸟的颜色较为暗淡,总体呈现橄榄褐色,喉部为白色,女性也拥有白色的眉纹和颧纹。区别在于雌鸟的眉纹较弱,色调更深。

幼鸟外观接近雌鸟。

【生活习性】

黑胸歌鸲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林间,尤其喜欢亚高山林至林线以上的灌丛和矮树丛。冬季下迁至低地的密集灌木丛和茶园区。它们善于在地上活动,有时也会在树间跳跃。

夏季繁殖时间一般为5月至8月,活动区域在河谷、疏林灌丛和亚高山针叶林之间。

【鸣叫特征】

鸣叫时,雄鸟发出的是响亮、尖锐、带有金属般颤音的系列变调颤音。持续时间约为3-4秒,叫声中常常混合了“fyeww”和“kyap”等声音。另一方面,雌鸟的叫声包括双音“skut-fweeep”。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通常在到达繁殖区域后即开始营巢,雄鸟站在灌木顶端或岩石上鸣叫,以宣告其领域占有;雌鸟在灌木丛或树根附近构造巢穴,通常为半球形,使用干草和细草编织而成。每窝产卵3-5枚,在孵化期13-14天后,雏鸟孵化,由母鸟孵化,由双亲共同喂养约15天直至离巢。巢穴常遭遇普通杜鹃的寄生。

【外型辨识】

与其他类似鸟类,如白须和红喉歌鸲不同的是,黑胸歌鸲的胸带有明显的黑色横带,且雄鸟颏和喉部分具有红色。

与红喉歌鸲相比,胸带部分为黑色更为显著。

【物种区别】
无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2018版),黑胸歌鸲目前被列为无危(LC)物种。已列入《有重要生态和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该种分布于东亚至南亚的山脉地区,包括中国的新疆、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云南,以及国家如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等。黑胸歌鸲有三个亚种:nominate race、confusa、ballioni,每种都有较为特定的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