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垂耳鸦科 > 垂耳鸦属 > 北岛垂耳鸦
北岛垂耳鸦

北岛垂耳鸦

英文名:North Island Kokako

学名:Callaeas wilsoni

【简介】
北岛垂耳鸦是雀形目垂耳鸦科中的一个大型鸣禽物种,广泛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及其周边的部分岛屿。此物种与垂耳鸦属其他成员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蓝灰色的体羽和鲜艳的天蓝色耳垂,在繁殖季节颜色更为鲜亮。

【外形特征】
成年北岛垂耳鸦体长约为38厘米,体重介于200至250克。具有短而宽的向下弯曲的喙、长而结实的腿以及宽而修长的尾部,尾尖呈弧度且向下弯曲。翅膀宽阔圆润,特征在于翼尖几乎贴近上尾覆羽。成鸟主要为蓝灰色,头部有黑色面罩,尾羽深褐色,外侧飞羽呈橄榄棕色并有蓝灰边缘。幼鸟体羽呈烟灰色,耳垂小且呈淡粉红色。另外一张显著面孔标志为醒目的钴蓝色耳垂,从嘴角延伸覆盖脸颊,在繁殖季节里颜色更为鲜明。

【生活习性】
北岛垂耳鸦善于在森林环境中滑翔和缓慢攀树,主要寻找树叶、果实、花朵、芽、花蜜及昆虫等各类型食物资源。它们更喜欢在茂密的低地树林混生地带活动。该物种通常比较沉默,除了在鸣叫期间,期间发出一种悠扬和谐的琴声音色。

【鸣叫特征】
北岛垂耳鸦主要在繁殖季节发出悠扬和谐的琴声音色。

【繁殖习性】
成对繁殖,全年任何时候可能会出现繁殖行为,但在晚春到夏季较为集中。巢穴建造于茂密树冠的枝杈或附近,用细枝条或树叶交织而成。巢穴通常离地面2到38米之间,优点在于通常置入隐蔽性区域。繁殖期间,雌鸟负责单独孵化3枚左右的卵,孵化期为18天,雏鸟还会在巢中停留约32天方可离巢,离巢后的幼鸟往往在同一巢穴范围内生活。

【外型辨识】
北岛垂耳鸦在外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其蓝灰色的体羽和鲜艳的钴蓝色耳垂,在繁殖季节颜色更为鲜亮。成鸟头部有黑色面罩,尾羽深褐色,外侧飞羽呈橄榄棕色并有蓝灰边缘;幼鸟则呈现烟灰色。

【保护状况】
北岛垂耳鸦作为珍稀物种,因栖息地遭受破坏和引入外来捕食者而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不过,近年来通过各种保护项目,物种数量有所修复,实现了长期增长的愿景。目前,北岛垂耳鸦被国际鸟盟评为近危(NT)级别。

【地理分布】
北岛垂耳鸦分布于新西兰北方的广袤森林地区,从海岸到1000米中低海拔山区的多样化森林生态区域,包括Hunua Ranges、Mataraua、Kaharoa、Rotoehu、Pureora和Mapara森林以及Te Urewera国家公园等地。此外,因重新引入计划,目前也成功在Little Barrier I、Tiritiri Matangi I和Kapiti I等小岛状区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