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吸蜜鸟
英文名:Black-throated Honeyeater
学名:Caligavis subfrenata
【简介】
黑喉吸蜜鸟是一种在新几内亚山区常见的中等体型鸟类,显著的特征包括灰褐色的身体、橄榄色的翅膀、橙色的腿以及面部两侧的黄色簇毛和白色的耳斑。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的山地森林。
【外形特征】
成年个体的头部呈灰色,顶和颈披有橄榄色调灰棕色,面颊及颈侧为黑色,独特的面部图案通过连接黄色喙下部和眼睛下方的金色裸皮形成半月形的黄斑块,并带有黑色、白色和金色条纹。颈侧有显著的不规则白色斑块,下喉部呈现淡黄色斑点或细纹。上体为橄榄棕色,翅膀边缘呈黄绿色,尾部亦有类黄色边缘点缀。下腹部颜色比上部浅,中心区域呈现斑驳米色。虹膜灰或深棕色,眼周黑白过渡,喙黑色,腿呈亮黄色或橄榄黄色。
【生活习性】
黑喉吸蜜鸟主要以花蜜、小节肢动物和果实为食,活动于树冠层,有时也靠近地面觅食。常栖息于原始山地森林的中上部,2000米至3700米的海拔高度内最为常见,偶尔下至1070米。
【鸣叫特征】
黑喉吸蜜鸟的鸣声独特,是一种快速下降和减速的泡泡音,通常在觅食中发出。
【繁殖习性】
关于该物种的繁殖信息相对有限,记录显示11月有成鸟携带雏鸟,以及在每年4月至9月间观察到其它繁殖迹象,包括成鸟携带筑巢材料和雌鸟生殖器官的增大情况。因此,可推测繁殖主要在4月至9月之间。
【外型辨识】
黑喉吸蜜鸟与橙颊吸蜜鸟相似,但体型较小且有明显的白色耳斑。根据亚种的细微差别,其外观亦有差别。
【保护状况】
黑喉吸蜜鸟的保护级别为IUCN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山地地区,尤其是蒙塔涅山脉的中上部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