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脸吸蜜鸟
英文名:Yellow-faced Honeyeater
学名:Caligavis chrysops
【简介】
黄脸吸蜜鸟(学名:Caligavis chrysops)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卡里吸蜜鸟属。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部的森林与灌木丛中。
【外形特征】
其体长为15-17.5厘米,体重介于12-20.5克之间,雄鸟体型略大于雌鸟。上体为灰褐色至橄榄褐色,头部顶部散布暗色斑点。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黄色条纹,自眼下方延伸至耳羽,由眼线和颊线构成黑色边界。尾羽棕色,翼部长有灰褐至橄榄褐色的覆羽,带有淡色尖端。下体为浅灰褐色,胸部颜色稍深,腹部颜色更浅,尾下覆羽也是灰褐色。虹膜呈蓝灰色,喙和腿则分别为黑色和灰褐色。幼鸟外形与成鸟相似,但颜色更淡,上体无斑点,胸腹部颜色更浅。
【生活习性】
这种鸟栖息于多种多样的环境,包括开阔的硬叶林、河流旁的树林及果园和公园等地。它们于白天活跃,并常常结成群体进行迁徙。食物来源广泛,包括花蜜、昆虫和果实。
【鸣叫特征】
黄脸吸蜜鸟发出清晰而洪亮的“chick-up”声,尤其是在黎明之前。其会持续鸣叫约一小时,期间叫声模式多样,包含重复且略带哀婉的“chip”或“cheep”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7月至次年3月之间。雄鸟和雌鸟共同筑巢,由母鸟承担主要工作。通常在灌木或低矮树木上搭建杯状巢,并产卵2-3枚。孵化期为13-15天,雏鸟喂养期为11-14天。
【外型辨识】
黄脸吸蜜鸟与吸蜜鸟科中其他种类有着显著的区别,最突出的是独特的黄色脸纹和小体型。
【保护状况】
黄脸吸蜜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覆盖自昆士兰州北部至南澳大利亚福勒里厄半岛和洛夫提山脉的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