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嘴鹬
英文名:Broad-billed Sandpiper
学名:Calidris falcinellus
【简介】
阔嘴鹬(学名:Calidris falcinellus)是鸻形目丘鹬科滨鹬属的一种鸟类。其特点是上体颜色较深,与白色下体及纵纹胸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们在繁殖季节分布于北极圈内的冻原地带,而迁徙季节则广泛出现在东非至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
【外形特征】
体长16至18厘米,体重28至68克,翼展34至37厘米。阔嘴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那长而宽的喙,向下弯曲,头顶部有一条明显的眉纹。腿较短,上身在繁殖期呈现黑褐色,边缘泛白;在非繁殖季则变为灰褐色,带有暗色条纹。腹部则主要为白色,胸腹部存在淡色纵纹。幼鸟上体呈现栗色与白色边境,胸部长着淡色,带有模糊的褐色纵纹,雌鸟平均体型略大于雄鸟。
【鸣叫特征】
阔嘴鹬会发出干燥的哨音“dree-it, dree-it”以及点击声“dik dik”。
【生活习性】
常停留在海边潮间带松软泥地上觅食,食物主要为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等无脊椎动物,偶尔还会摄入植物种子。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6月至7月。巢筑于靠近水域的苔原草地或沼泽草地中土丘上,营巢材料来自树叶和苔藓,通常一次产下4枚卵。卵色为淡褐色或黄灰色,有淡红褐色斑点,孵化期由父母轮流完成。
【外型辨识】
阔嘴鹬与其它滨鹬相比,其头部纵向图案更为显著,尤其是在冬羽中。喙部形态和体型大小也是独特标识。
【保护状况】
该物种属于IUCN无危(LC)等级,并被列入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2021年2月5日)。
【地理分布】
繁殖季分布于北极圈内欧亚大陆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俄罗斯西北部和西伯利亚东北部等地。非繁殖季则广泛出现在东非、红海、波斯湾、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部以及其它地区。在中国,它们常作为过境鸟类,于秋季9至10月和春季4至5月间过境,迁徙途中偶尔前往湖河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