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肩钩嘴鵙
英文名:Red-shouldered Vanga
学名:Calicalicus rufocarpalis
【简介】
学名:红肩钩嘴鵙(Calicalicus rufocarpalis)。属于雀形目钩嘴鵙科,是马达加斯加西南部特有种。在1990年代末才被正式描述。
【外形特征】
体长约14至15厘米,体重介于15至17.4克。雄鸟具有黑色的眼纹和上眼线,并且与喙相连有一条白线;头部、颈背和肩部为较浅的灰色;翅膀棕色带翼盖砖红色,有时边缘为灰色;尾巴淡砖红色,中央尾羽略带褐色;脸颊和耳羽为白色,使黑色的下颌、喉部和颈部侧面形成对比;下体呈白色,胸部和侧腹带有淡粉色。虹膜呈柠檬黄色。喙为黑色,腿粉红色。雌鸟上体为橄榄色,下体为淡黄色,腹部接近白色,裸露部分颜色与雄鸟相同。
【鸣叫特征】
主要鸣叫为上升的两到三音节哨声。该鸟种凭借它的独特鸣叫声为外界所熟知。
【生活习性】
主要生活在半干旱荆棘灌木丛中,海拔约为100米。红肩钩嘴鵙的饮食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它们通常在同一高度的密集矮树丛中觅食,通过掠取和飞扑捕食。这种鸟经常结成小家庭群体共同活动。
【繁殖习性】
有关其繁殖的具体信息还不完全清楚,不过有报告在一月份观察到了雏鸟的出现。
【外型辨识】
这一物种被知名观鸟者Phoebe Snetsinger列为她观察的最后一种鸟类。红肩鵙鵙因其特殊的形状和颜色,吸引了一群观鸟爱好者的特别注意,但亦导致它面临着因观赏珍稀而可能增加的威胁。
【物种区别】
红肩钩嘴鵙与其他广泛分布的红尾钩嘴鵙相比,可以通过其淡色的眼睛、较长的喙尾及红色的翼盖来区分。此外,红肩钩嘴鵙的头部图案也有所不同。
【保护状况】
据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结果,该物种列为易危(VU)级别。
【地理分布】
红肩钩嘴鵙仅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远西南部地区,涵盖Toliara地区、Mahafaly高原以及南部的Lintsa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