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百灵
英文名:Red Lark
学名:Calendulauda burra
【简介】
红歌百灵(学名:Calendulauda burra)为雀形目百灵科短嘴百灵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南非中部的半干旱地区,如卡鲁盆地。这些地区多为沙丘和沙质地带,栖息于沙丘、矮灌木地带及植被覆盖区域。
【外形特征】
红歌百灵体型中等偏大,长约19厘米,体重32-43克,雄鸟略大于雌鸟。头顶和上体颜色丰富,从纯红色到棕色并伴以不同程度的深色条纹。眼部周围特征明显,包含一张白眉线、一条黑眼纹、并在眼下方有一块白色斑块,另有一深色髭纹和颊纹包围一条白亚髭纹。眼棕色,喙角质暗色,基部较浅,腿为肉色。胸部有明显的黑色斑条,腹部白色。
【鸣叫特征】
红歌百灵的鸣叫声突出,雄鸟通常在空中展示或从高处发出一系列尖锐且节奏固定的声音,此类鸣唱还会伴随着沉重的拍翅动作。叫声包括重复的“triiiiik”音符和独特的短暂颤音。
【生活习性】
该鸟种全年留居,可能有局部移动,主要栖息在沙丘、粘土平原和埋地沙质土壤等。以昆虫、植物种子,特别是大型平滑种子为食,常用的觅食方式包括挖掘地面或直接从地表、植物中获取食物。
【繁殖习性】
红歌百灵筑巢繁殖的时间可全年持续,繁殖高峰期在西部8月至10月以及东部3月至5月。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和雏鸟离巢时间未详细记录。巢穴为隐蔽良好的杯状结构,选用干草叶、种子鞘等自然材料作为衬垫,巢址常位于草丛基部。雏鸟初期由雌鸟照料,双亲均参与喂养活动。
【外型辨识】
这种鸟分布于南非的布须曼兰、西北及中央北开普省及极北部西开普省的卡鲁盆地,其中Vanwyksvlei周围的沙丘区域是受威胁严重的一个种群。红歌百灵在干燥的草地、灌木覆盖的平原和矮山等生境中活动,偏好苍茫的草原以觅食生活并筑巢繁殖。
【保护状况】
因过度放牧导致的生境破坏,红歌百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目前被列为IUCN易危物种,估计总量约9400只。除此之外,有些地区仍然保持种群局部常见,比如黑山矿自然保护区和Bitterputs保护区等。为了让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存在,需要加强对红歌百灵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这种鸟主要分布于南非中部的半干旱地区,如卡鲁盆地,包括布须曼兰、西北及中央北开普省及极北部西开普省。其中Vanwyksvlei周围的沙丘区域是受威胁严重的一个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