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顶短趾百灵
英文名:Rufous-capped Lark
学名:Calandrella eremica
【简介】
棕顶短趾百灵(学名:Calandrella eremica),又名Rufous-capped Lark,属于雀形目百灵科短趾百灵属。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及索马里北部。显著特征为经常竖立的棕红色顶部冠羽形成一个突出的短小冠。
【外形特征】
该鸟体长约为12.5至13.5厘米,体型中等,拥有长而纤细的身躯和较长的尾巴,喙相对较弱。成人时常竖起的红褐色冠羽是显著特征之一,两性外观相似。成年鸟上体覆盖着鳞状图案,各自羽毛有黑色中心及较淡的尖端,胸部斑纹较少,腹部淡黄色。幼鸟外观未知,但可能与红顶短趾百灵幼鸟相似。
【鸣叫特征】
棕顶短趾百灵的鸣声主要在飞行中,显示“chew”音节,混合着其他鸟叫声以及流畅的旋律,含有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另有干燥的“grlit-drlit”声,在飞行中或平地飞旋,还有“pit-wit-pit”声、“peeeep”和柔和的“tsru”声,偶尔会发出类似黍鹀的ptk声。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在开阔的土地上,例如草甸、石地、平坦的稀树草原,包括岩石高原和火山熔岩平原。它也常可在周围有房屋和小村庄的地方看到,但避免密集灌丛区域。在阿拉伯地区,包括少树的河谷地带,海拔通常在1900至3400米左右,在索马里则主要在600至1800米的地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大约是从阿拉伯地区的3月至5月,可见歌唱、筑巢和通过观察推断出育雏活动。巢穴由雌鸟构造,由草和根组成,内部铺垫细腻材料,外部使用鹅卵石和土壤进行加固,通常位于灌木附近。孵化约三到四枚蛋。已知食物传递行为至6月7月期间,依赖幼鸟景象可能持续至9月,暗示这期间仍继续筑巢。
【外型辨识】
棕顶短趾百灵与红顶短趾百灵及布氏短趾百灵在视觉上可通过矢状侧胸色块来区分,前两者分别有深红和带有黑斑的胸部侧部色调。C. b. erlangeri 的胸侧斑块有黑棕两色,而该三种鸟各有明显的头部颜色模式:后者有深色眼纹、明白色眉纹、黑褐色前额及明亮的栗色臀部和上尾覆羽。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LC),在当地为普通鸟类。阿拉伯地区估计有约50,000对。然而,因其在阿拉伯北部地区的分布范围有所缩小,可能是由于同时发生的土地使用变化,如梯田农业被住房和休闲设施取代。
【地理分布】
棕顶短趾百灵的地理分布包括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和索马里北部。繁殖季节和繁殖后的分布区域没有具体描述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