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拱翅莺
英文名:Grey Wren-Warbler
学名:Calamonastes simplex
【简介】
灰拱翅莺(英文名:Grey Wren-Warbler,学名:Calamonastes simplex)是一种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地区的鸟类,属于雀形目扇尾莺科鹩莺属。该物种主要栖息于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向南至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东北部的干燥灌木丛中。
【外形特征】
灰拱翅莺体型较小,体长约13厘米,体重约为12克。这种鸟类具备较长的腿和尾巴。其头部呈灰棕色,脸部有狭窄的白色羽轴条纹,冠部和背部为深灰棕色,翅膀覆羽边缘淡棕色。翅膀下有淡棕白色斑点,尾巴深黑棕色带细微条纹和白色尖端,腹部呈铅灰色,有时在下巴和上喉部分隐约可见白色条纹,尾下覆羽为灰棕色,带有白色边缘,下翼覆羽呈白色并带有棕斑;眼睛红褐色;喙黑色;腿色粉棕色。与墨伊拱翅莺相比,灰拱翅莺颜色更暗,腹部和下巴只有模糊的条纹,尾巴颜色更深于臀部。
【鸣叫特征】
灰拱翅莺的鸣叫声为“click click”或类似两块石头相碰的“clack clack”声。每当叫喊时会轻微张开和关闭嘴巴。
【生活习性】
灰拱翅莺主要栖息于干燥的荆棘灌木丛和阿卡西亚树丛,海拔可达1500米。它们通常在离地面不超过1米高度的灌木和树木中觅食,有时也会在地面活动。觅食过程中,它们缓慢摇动尾巴,通常向上抬起,但不会垂直竖起。
【繁殖习性】
灰拱翅莺繁殖季节为11月至次年5月。它们通常单配偶制,领地性强。雄鸟在筑巢期间通过展翅和短距离飞行等方式展示其魅力。雌鸟负责建造约30厘米的椭圆形巢穴,巢的侧面入口位于顶部,外围由活叶覆盖,内垫有纤维状植物材料。它们一般在0.3米左右的小叶灌木丛中建立巢穴,每窝产蛋3-4个。
【外型辨识】
灰拱翅莺与墨伊拱翅莺外形相似,但灰拱翅莺的羽毛更暗更灰,腹部和下巴的条纹较不明显,尾巴颜色比臀部深。此外,它们地理分布几无重叠。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灰拱翅莺被评定为无危,为非洲中南部地区的常见鸟类。
【地理分布】
灰拱翅莺的分布区域包括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南苏丹东南部、乌干达东北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