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细嘴莺科 > 地刺鹩属 > 田刺莺
田刺莺

田刺莺

英文名:Striated Fieldwren

学名:Calamanthus fuliginosus

【简介】
田刺莺,又称斑纹田野莺(英文名:Striated Fieldwren),是一个体长约14厘米的小型鸟类,隶属于雀形目细嘴莺科地刺鹩属。它们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州的沿海地区。

【外形特征】
田刺莺体型小巧,长度约为12.5至14厘米,体重为20克左右。全身覆盖橄榄棕色的羽毛,腹部为淡黄色至淡黄褐色。颈背部、胸部和两翼等部位明显有黑色条纹,仅腹部中央较淡。前额至头顶细分为淡色条纹,与周围橄榄色融为统一。眼周白弧细围,展翅时可见次级飞羽覆羽形成的白色翼纹。雄鸟和雌鸟体型、羽毛基本一致,仅雌鸟喉部可能较腹部更浅,背部纹路更为细密。羽毛状态在幼鸟这里是显著的扩散。已识别有三个亚种,羽色和体型上微小的差异。

【生活习性】
栖息在低矮的植被丛中,如灌木丛、草甸或盐沼。有时会在湿地、海岸泻湖、溪旁或是松林空地见到其踪影。在塔斯马尼亚,它们还适应在干燥或湿润的桉树林、亚高山森林中生活。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000米不等,在塔斯马尼亚可能更高,甚至接近积雪线。食谱丰富,包含节肢动物及种子,并呈现出独个或以群居抓食于地面的特点。

【鸣叫特征】
田刺莺的鸣叫声清脆而反复,似‘whit whit chee whit whit pee chew’。春季繁殖季节最为频繁,雄鸟会坚定地站立在低矮植被处进行鸣叫以吸引雌鸟,而非繁殖季节则较少听见。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一个月的五月开始,延至六个月的三月,如果合适条件下全年可多达三次的孵育行为。一个粗犷的草编巢,内部衬以细草、毛发或羽毛,最为常见的筑巢地点是在地面且深入草丛或茂林以求隐蔽。每次繁殖会有3至4枚卵,多数为3枚,颜色从浅棕色到深棕色,斑点在较大端集中。雌鸟独自孵卵,孵化期未知,幼鸟的成长周期同样未知。巢穴容易遭到蓝舌蜥蜴、蛇类的捕食破坏,或因洪水、牲畜等人为因素毁坏。

【外型辨识】
田刺莺以其长尾和粗大黑色条纹作为辨识特征,尤其在雄鸟的繁殖期内通过在植被间放声独唱的一种常见生物特性来进一步区分。

【保护状况】
田刺莺被IUCN列为低危(LC),但在某些地区如新南威尔士州被列为易危(Vulnerable)。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缩减及退化,多数在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有记录。巢穴可能被扇尾杜鹃、苍白杜鹃、黑耳杜鹃及霍斯菲尔德青铜杜鹃等进行寄生行为。

【地理分布】
分布区域涵盖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以及塔斯马尼亚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