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腹杜鹃
英文名:Grey-bellied Cuckoo
学名:Cacomantis passerinus
【简介】
灰腹杜鹃(英文名:Grey-bellied Cuckoo,学名:Cacomantis passerinus)是一种小型杜鹃,隶属于杜鹃科八声杜鹃属。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南亚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次大陆以及斯里兰卡。
【外形特征】
灰腹杜鹃有两种羽色:一种深色,一种红褐色。雌鸟的腹部常常有白色横斑或不同于雄鸟的斑纹。幼鸟的变化较多,一般呈现出灰白或棕色调,尾巴有黑色横斑,可能带有锈色边缘。其虹膜呈红至棕色,喙部上半部为棕色或黑色,下半部黄色,腿为黄色。
【生活习性】
灰腹杜鹃栖息于山麓、山区森林以及低地地区的开放森林或稀疏树林。它们主要以软体昆虫为主食,特别是毛虫,在摇动后食用,也偶尔捕食椿象、甲虫等。该鸟富有活动性,通常独自活动,择高处鸣叫唱歌。
【鸣叫特征】
灰腹杜鹃的叫声独特,通常为一组连续的音调升高式鸣叫:“ka-teer”或“peter-peter”,也有类似哨音的鸣叫。
【繁殖习性】
灰腹杜鹃属于寄生性鸟类,主要将卵产在一些oise、prinia和cisticola家族的小型鸟类的巢中。繁殖季节通常在印巴地区为3月至9月。他们的繁殖习惯展示了对其繁殖宿主的极好适应性。
【保护状况】
该物种分布广泛、种群数量稳定,因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灰腹杜鹃列为无危(LC)物种。灰腹杜鹃的生存情况稳定,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广泛分布和对不同环境需求的适应性。因其栖息地仍存续和无重大变化,该物种目前无重大的生存威胁。
【地理分布】
灰腹杜鹃原产于以下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斯里兰卡,在部分地区作为夏季访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