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冠凤头鹦鹉
英文名:Pink Cockatoo
学名:Cacatua leadbeateri
【简介】
彩冠凤头鹦鹉(Cacatua leadbeateri),又称米切氏凤头鹦鹉或酋长凤头鹦鹉,是一种中型凤头鹦鹉。其独特的粉红色与白色羽毛和醒目的红黄色长冠使其十分引人注目。
【外形特征】
彩冠凤头鹦鹉体长33-40厘米,体重360至480克。成鸟头部粉色,两侧和颈部也有粉色覆盖。头部下方有一条狭窄的粉红带状条纹。其白色羽冠中间带有一条宽橙红色带,内部嵌有黄色条纹;翅膀内层为白色,带有明显的粉红色带状标记;尾部下方呈白色,中间带有橙粉色晕染。喙和脚的颜色分别为灰黑色和灰色,鸟喙后端靠近头部的部分呈现出较为丰富的橙色。雌鸟在两岁时眼睛颜色将由暗褐色转变为红色。幼鹦鹉需3至4年时间才能完全成熟。
【鸣叫特征】
其主要叫声是一种波动的“quee-err”声,柔和且不同于小凤头鹦鹉的叫声;当受到惊吓时,它们会发出明显的尖锐警告声,幼鸟在觅食时会发出持续的喘息声,成鸟求偶时则发出轻柔的窃窃私语声。
【生活习性】
彩冠凤头鹦鹉栖息在干燥到半干旱的灌木丛中,特别是mulga和mallee地区。通常它们选择树线附近的水道处筑巢,尤其偏爱桉树。它们主要在年降雨量为250至400毫米的区域活动。繁殖季节后,家庭会加入游荡群体,在秋季和冬季时可超过三百平方公里范围内迁徙。
【繁殖习性】
彩冠凤头鹦鹉通常在8月初返回巢穴,8月至10月期间筑巢。其栖息地通常在高3至20米的树上,尤其是桉树。繁殖期间,彩冠凤头鹦鹉筑巢会选择2公里以上的距离。每窝通常产下2至5枚卵,孵化期23到26天。孵化由成鸟轮流进行,每次换班后会将新下的卵孵化。孵出的雏鸟羽色需要53至66天时间逐渐长满,期间成鸟将不断喂养幼鸟。当幼鸟羽毛完全长齐,可正常起飞后,窝中便只有成鸟。
【外型辨识】
彩冠凤头鹦鹉在澳大利亚范围内独一无二,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独特的粉红色与白色羽毛组合以及亮眼的红黄色长冠羽。与其他凤头鹦鹉相比,辨认米切氏凤头鹦鹉主要依靠其独特叫声、行为以及栖息地分布。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在无危(LC)物种上,它们面临着局部栖息地清理、非法盗捕及鸟类同殖巢的竞争等因素导致一些地区数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种群数量仍保持稳定,估计有2万只(以1990年代为例)。
【地理分布】
彩冠凤头鹦鹉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的干旱及半干燥区域,如西澳的金伯利地区、昆士兰州南部、新南威尔士州西北部及维多利亚州北部。从昆士兰中部、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中心西部、西澳大利亚南部到南澳大利亚广大区域皆有分布。而在一些地区,比如吉朗和旺加拉塔附近,被认为是迷鸟。
【物种区别】
这一种类共有两个亚种:Cacatua l. leadbeateri和Cacatua l. mo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