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凤头鹦鹉
英文名:Solomons Corella
学名:Cacatua ducorpsii
【简介】
杜氏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ducorpsii),又名杜科波氏凤头鹦鹉,属于鹦形目凤头鹦鹉科。该鹦鹉体型呈小型化,长度约为30厘米,体重约为360克。
【外形特征】
全身覆羽为纯白色,头部羽毛基部带有轻微的粉红色。眼周肤色为淡蓝色,喙与脚灰白色。成鸟特征上,雄性与雌性体态相似,但雄鸟瞳孔为深棕色,而雌鸟则为红棕色。幼鸟具有深灰色虹膜。
【生活习性】
杜氏凤头鹦鹉常以成对或5至10只的群体形式活动,栖息于海拔700米左右的森林中,食用果实、种子、花序、叶芽、附生植物以及昆虫。分布于所罗门群岛,栖息于布卡岛至马莱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森林中的低地雨林、次生林以及各种清理区。
【鸣叫特征】
这类鹦鹉鸣叫声独特,飞行过程中生成短促、连续的“reh-reh”或“ryeh”声;站立时叫声更加多样,大多为断续音。
【繁殖习性】
杜氏凤头鹦鹉繁殖季节通常发生于每年的7月至12月。巢穴位于树洞中,离地20至25米。巢中有3只、2只或1只雏鸟,大约4至5周大。雏鸟带有鞘包覆的体羽,只有一部分羽毛现身,羽化期长达8至10周。
【外型辨识】
通过其白色外观、粉红色头部羽毛基部、淡蓝色眼周皮肤和独特叫声,可与其它凤头鹦鹉种类区分开来。
【物种区别】
无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据IUCN评估为低危(LC),受CITES II保护级别约束。尽管该物种数量仍然较多,考虑到伐木压力,未来可能受到威胁。杜氏凤头鹦鹉是所罗门群岛中唯一没有因宠物贸易而遭受大量猎杀的凤头鹦鹉之一。同时,人工繁殖虽有一定难度,但所罗门政府对其出口实施严格限制,因此被成功控制在附录二二级保护范围之内。由于森林砍伐与其区域栖息地缩减,该物种面临较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