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冠凤头鹦鹉
英文名:Citron-crested Cockatoo
学名:Cacatua citrinocristata
【简介】
橘冠凤头鹦鹉属于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白凤头鹦鹉属。该鸟类拥有33厘米的体长,质量约为350克,全身覆以雪白羽毛,最显著特征为头部顶部有一层展翅的橙色(或橙杏色)冠羽。它们具备强壮的脚爪和淡蓝色的眼周裸皮肤。橘冠凤头鹦鹉的鸣叫声通常具有高纤维而根部带波动的“grrreh”音,外观上雌雄差异仅体现在虹膜色泽不同,雄性为深黑,而雌性则为红棕色。
【外形特征】
橘冠凤头鹦鹉拥有二性相似的外观,以白色为主色冠,顶部冠羽为独特鲜艳的橙色,耳覆羽则呈现出淡橙色,整体尺寸为约33厘米。眼睛分布依据性别的不同亦有所差异, 雌性为橙色而雄性为深黑色,眼周却保持有淡蓝色露皮。喙部呈现灰岩状,脚为灰色,其主要叉植牙冠羽毛极具辨识度,深浅不一的羽色使得其在种群内更为靠前。
【生活习性】
它们栖居于热带或亚热带森林、农耕区以及森林边缘地段,常常形成小群或成双进行觅食活动,饮食内容主要包括种子、浆果、坚果和水果果实等。叫声时而刺耳,但在休息时相对柔和,通常藏身于森林环境里,随着季节变化往农耕区迁徙觅食。人们也常发现它们与折衷鹦鹉合群觅食的现象。
【鸣叫特征】
橘冠凤头鹦鹉的鸣叫声通常具有高纤维而根部带波动的“grrreh”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5月至9月持续,橘冠凤头鹦鹉喜欢在大型树干或厚的树枝上掘巢,会选择先前由其他鹦鹉或动物占用过的树洞作巢。每次产卵数通常为2至3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长达28天,雏鸟10周后羽毛发育完成,但还是依赖父母供给超过2个月的时间。
【外型辨识】
橘冠凤头鹦鹉拥有二性相似的外观,以白色为主色冠,顶部冠羽为独特鲜艳的橙色,耳覆羽则呈现出淡橙色,整体尺寸为约33厘米。眼睛分布依据性别的不同亦有所差异, 雌性为橙色而雄性为深黑色,眼周却保持有淡蓝色露皮。喙部呈现灰岩状,脚为灰色,其主要叉植牙冠羽毛极具辨识度,深浅不一的羽色使得其在种群内更为靠前。
【保护状况】
橘冠凤头鹦鹉由于松巴岛上的猖獗森林砍伐、非法宠物捕捉和农业害鸟的错误标签,种群显著下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评估,橘冠凤头鹦鹉被列为“极危”物种(CR)。保护这一珍稀动物刻不容缓,尤其需要重视其栖息地保护和减少非法捕捉活动,以避免物种的进一步衰退或消亡。
【地理分布】
橘冠凤头鹦鹉主要集中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松巴岛上,它们栖息在开阔林地、半干旱林地以及热带森林等多样化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