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南美鵟
英文名:White-necked Hawk
学名:Buteogallus lacernulatus
【简介】
白颈南美鵟(英文名:White-necked Hawk,学名:Buteogallus lacernulatus)是鹰形目鹰科鸡鵟属的一种中等大小猛禽,常见于巴西的大西洋森林地区。
【外形特征】
白颈南美鵟体长约43至48厘米,翼展开为91至101厘米。头部和下体均为白色,上体呈深色。由灰色的后冠、颈部到深色的上背部区隔。尾部为黑色带白色次端带纹,飞羽端部与尾羽尖部黑色。虹膜为棕色或黄褐色,腿和脚为黄色。成年雌雄鸟羽毛相似,雌鸟通常比雄鸟稍大4%左右。幼鸟的头部和颈部可见明显的暗色条纹,有些上体羽毛尖端呈红棕色,尾部靠近白色端部则有不规则的黑色横斑。
【生活习性】
白颈南美鵟栖息在高达900米甚至更高海拔(1300米风声山地的记录)的大西洋森林中,主要活动于低海拔森林区。它们通常被认为属于定居物种,并且有时会在大范围区域内进行分散迁移。该物种主要以地面猎物为食,包括蛇、蜥蜴、两栖动物、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蜗牛、昆虫等,甚至会跟随行军蚁群和猴群觅食,捕捉被这些动物驱赶出的猎物。
【鸣叫特征】
关于繁殖生态的信息,白颈南美鵟目前尚缺乏详细研究。不过可以推测,与其他猛禽类相似,它们在季节变换和栖息地状况良好时进行繁殖活动。
【外型辨识】
这一物种与披风南美鵟(Leucopternis armatura)存在明显区别,披风南美鵟的尾部全白,带有暗色基部和面罩。白领美洲鸢(Milvago chimango)在东北巴西可能会导致混淆,但白领美洲鸢飞行时呈现出轻微双角形翅膀,并且尾部边缘带有明显的黑色横带,而上述特征在白颈南美鵟身上不明显。
【物种区别】
这一物种与披风南美鵟(Leucopternis armatura)存在明显区别,披风南美鵟的尾部全白,带有暗色基部和面罩。白领美洲鸢(Milvago chimango)在东北巴西可能会导致混淆,但白领美洲鸢飞行时呈现出轻微双角形翅膀,并且尾部边缘带有明显的黑色横带,而上述特征在白颈南美鵟身上不明显。
【保护状况】
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版,列为易危(VU)。同样,白颈南美鵟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CITES)2019年版的附录二。种群数量估计在2500至10000只成熟个体间,且面临持续减少的趋势,主要受到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活动的威胁。
【地理分布】
白颈南美鵟存在于巴西东部地区,分布范围涵盖了从帕拉伊巴州、伯南布哥州、阿拉戈阿斯州和巴伊亚州南部,直至里约热内卢州,以及圣保罗州和极东部的巴拉那州和圣卡塔林娜州(尽管在圣卡塔琳娜州的记录可能是历史性的)。这种鸟类的重要自然栖息地包括瓜里巴斯生物保护区(Parque Estadual do Guarambá)、乌纳生物保护区(Parque Nacional da Unama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