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鵟
英文名:Forest Buzzard
学名:Buteo trizonatus
【简介】
林鵟(英文名:Forest Buzzard,学名:Buteo trizonatus)是一种属于鹰形目鹰科鵟属的中等体型鸟类。主要栖息于南非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温带森林边缘和人工林。
【外形特征】
该物种的体长约41至48厘米,翼展可达102至117厘米,重量约700克。其上体为褐色,下体呈白色,带有显著的棕色斑点。胸部和腹部的白色底色上分布着不规则的棕色斑块,通常腹部会形成一个淡色的“U”形标记。其翅膀的尖端有一道深色的逗号状斑纹,尾巴具有狭窄的棕色条纹和宽阔的亚端部带。喙和脚呈黄色,虹膜为棕色。幼鸟与成鸟的羽毛外观相似,但幼鸟虹膜颜色较浅,尾巴上有多条宽度相等的暗色横带。
【鸣叫特征】
林鵟的主要鸣叫声为一种类似“kyaaah”的高亢哀怨声,类似普通鵟的叫声。它们还会发出一种嘶哑的哨声“tzeee”,以及多音节的“keee-he-he-he”。
【生活习性】
林鵟主要在温带森林、沿海低地热带雨林和人工林(桉树和松树)边缘狩猎,在海拔8至1500米的地区活动。它们在冬季降雨期繁殖,随后向北或向东迁移至德拉肯斯伯格悬崖附近的森林。林鵟的主要猎物包括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蛇、昆虫和蝎子。
【繁殖习性】
林鵟在繁殖季从9月底至11月初开始筑巢,孵化期为10月底至12月初,幼鸟的离巢期为12月中旬至次年1月底。它们在树上筑巢,用树枝及松树的枝条构建大型平台,并铺设绿色植物和松针,巢宽约70厘米,深约35厘米,距地面8至20米。一般每次产卵2枚(2至3枚),卵径约为52.5至56.3毫米×41.0至42.5毫米。孵化期至少30天,雏鸟毛色为白色绒毛,离巢时间为45至55天,之后有130天依赖父母觅食。
【外型辨识】
与山鵟相比,林鵟尾部的红褐色羽边非常显著,而且腹部斑点较少,通常伴有腹白背棕的“U”形标记。与普通鵟(亚种vulpinus)相比,林鵟胸部与腹部斑点更明显,腹部也会有独特的白色“U”形区域。
【保护状况】
林鵟目前被分类为NT(近危),尽管总体数量可能不足10,000只,大约相当于6700只成熟个体。
【地理分布】
林鵟的地理分布集中在南非的林波波省东部山地,南至夸祖鲁-纳塔尔省的德拉肯斯伯格山脉,向西到达西开普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