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鵟
英文名:Common Buzzard
学名:Buteo buteo
【简介】
欧亚鵟(学名:Buteo buteo)是鹰形目鹰科鵟属的一种中型猛禽。这种鸟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向东延伸到帕拉尔地区、中国西北部、远东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西北部。
【外形特征】
欧亚鵟成年个体体长介于40至58厘米之间,翼展可达109至140厘米。体型中等至大,羽毛颜色变化显著,头部圆润,喙较细长且坚硬。在不同体型与颜色变化上,主要有三种类型:淡色型、棕色型和暗色型。成鸟的背部和头部上侧通常呈深棕色,随季节以及地点的变化或会变得更浅或暖色调,并带有更多黑色条纹或斑点。翅膀在休憩时始终呈现棕色。尾巴颜色为灰棕色,末端有宽暗带。腹部则由白色到较浅棕色,普遍含有棕色条纹,有时会有U形斑纹,并由一条细线分隔胸部与侧腹的暗色区域。幼鸟大约有相同的外观,但眼睛颜色较浅,尾部末端亚端带较窄,腹部条纹似条状而非横纹。
【生活习性】
欧亚鵟喜欢生活在森林边缘、小树林、开阔的草地或农田等多样化的栖息地,以及低地、丘陵、山脊、高地以至岩石海岸等地形。它们在树上或岩石壁上筑巢,卵一般为2-6枚,由雌鸟孵化,孵化期约为33至35天。繁殖季节从1月开始,但通常在3月至7月间达到高峰。雄鸟负责大多数捕食任务。雏鸟大约一个月后就会长满羽毛,它们一般可在40至50天后离开巢穴。
【鸣叫特征】
欧亚鵟的主要叫声是哀怨的“pee-yow”或“peee-oo”,此叫声用于联系群体、空中展示和激动状态。在激怒时,其叫声变得尖锐响亮,追逐入侵者时发出拉长且波动的声音,在接近巢穴时则会发出短促而有力的声音。
【繁殖习性】
欧亚鵟的繁殖开始于春季,具体时间在不同纬度呈现出差异。筑巢一般从3月到4月,通常在一个高度为25米,由树枝、苔藓组成的大型巢上,重量可达200公斤左右。每窝产卵数目在2到6枚之间,孵化期大约持续33至35天。雄鸟负责觅食,雌鸟则专司孵化。幼鸟在约一个月后发育完全,幼年个体能在40至50天左右离巢。
【外型辨识】
与红尾鵟(Buteo jamaicensis)相比,欧亚鵟体型更加紧实,翅膀更宽阔,尾部短而笔直。与非洲同属鵟的不同种相比,欧亚鵟在遗传材料及分布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相关规定,欧亚鵟被分类为无危(LC)物种。这意味着,在当前的保护态势下,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生存状况比较稳定。
【地理分布】
欧亚鵟的繁殖范围包括整个欧洲大陆,伴随着向东直至帕拉尔地区、中国西北部、远东西伯利亚及蒙古西北部。在非繁殖期,它们会迁徙至非洲的众多地区和远东的一些区域。
【种群状况】
欧亚鵟在欧洲估计数量为814,000至1,390,000对,大约相当于1,630,000至2,770,000只成年个体。包含欧洲全域内约75%的全球数量,因此预估的全球数量规模为2,170,000至3,690,000个成年个体,不过这个数据仍需在进一步研究后予以明确。
【保护级别】
-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无危(LC)。
- 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附录Ⅱ。
-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