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鸮形目 > 鸱鸮科 > 雕鸮属 > 雕鸮
雕鸮

雕鸮

英文名:Eurasian Eagle-Owl

学名:Bubo bubo

【简介】
雕鸮(学名:Bubo bubo),又称为大猫头鹰、希日-芍布、老兔、大猫王、恨狐、夜猫,是鸱鸮科鸱鸮属的一种大型鸟类。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林缘灌丛、裸露的高山以及峭壁等地,尤其偏好远离人类活动的地区。

【外形特征】
雕鸮体型庞大,雄鸟体重在1550-2800克之间,雌鸟则可达2280-4200克,全长55-71厘米。体长翼展可达160-188厘米。其体色多变,从深棕色到奶油色不等,具备典型的面盘和耳簇,橙黄色的眼睛显得异常明亮,羽毛上有黑色条纹和斑点,胸部有暗色滴状纹,腹部中央为橙色,覆腿羽微杂褐色细横斑,腋羽则呈现白色或棕色,缀有褐色横斑。喙和爪均为黑色,而眼色为金黄色。羽色和细节各异,甚至包括棕褐色和灰褐色,在不同亚种中有显著差异,但共有的特征是显著的耳簇和瞳孔颜色。

【鸣叫特征】
这一物种的叫声深沉,雄鸟的叫声类似于“欧-呼”声,而雌鸟的声音则更粗燥尖锐,不同个体间的鸣叫频率会根据不同个体及其环境而变化。其叫声主要用于夜间领地确认或配偶间的联络,有时也形成二重唱。

【生活习性】
雕鸮为夜行性猛禽,以夜间捕食为主。其食谱广泛,包括老鼠、兔子、鸟类、昆虫、蛇和蜥蜴等小动物。偏好活动于昏暗、安静的环境,且当捕捉猎物时,其听觉敏锐度无出其右。

【繁殖习性】
雕鸮分布范围极广,遍布欧亚非地区,从海平面至高山皆有生存记录,而在中国则见于东北至西南的大部分地区,除了海南和台湾。繁殖期因地而异,一般东北为4-7月,而西南则可能从12月开始,产出2-5枚卵,孵化期平均为35天。

【保护状况】
雕鸮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II和IUCN红色名录,被中国列为二级重点保护名录。其种群数量趋势虽然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稳定的,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在亚洲,存在下降趋势。

【地理分布】
2022年9月16日和2024年8月,雕鸮分别在中国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重新发现并记录。另外,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湾保护站和西藏林芝市墨脱县格当境内也不时能够观测到其踪迹,显示出该物种在中国的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记录进一步证明了编撰此物种生态学信息的重要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