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斑海雀
英文名:Long-billed Murrelet
学名:Brachyramphus perdix
【简介】
长嘴斑海雀是一种小型海鸟。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域为北太平洋沿岸,包括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萨哈林岛、整个千岛群岛、日本北海道北部至美国阿拉斯加和北加州海域。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25厘米,重约220克,拥有黑色、细长且尖锐的喙。夏季繁殖期,成鸟的体色呈现为深巧克力棕色,并带有棕色与白色相间的鳞状斑纹。入冬后,它们的羽毛颜色变成淡灰色与白色相间,眼周有明显的白色环。
【生活习性】
长嘴斑海雀擅长游泳和潜水,潜深可达10米以上。上岸时就像企鹅一样直立站立,这种站立姿势是趋同进化的结果。繁殖期它们会返回陆地筑巢产卵,而非繁殖期大部分时间在海上漂泊。
【鸣叫特征】
未提及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长嘴斑海雀繁殖季节通常在六月和七月,雌雄采取一夫一妻制关系。它们选择在岛屿或陆地上的高大树木中进行巢穴建设,材料包括苔藓、干树枝等。每窝通常只会产一枚蓝绿色卵,大小约为62.5mm×41.2mm。
【外型辨识】
未提及相关描述。
【物种区别】
未提及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长嘴斑海雀被列为近危物种。其分类地位曾发生变化,由原斑海雀的亚种变为独立物种(1998年)。
【地理分布】
长嘴斑海雀繁殖季节主要在太平洋东北部的沿岸地带及岛屿环境中。非繁殖季节则几乎会在北太平洋进行广泛的移动。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为沿海森林砍伐和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