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短翅鸫
英文名:Flores Shortwing
学名:Brachypteryx floris
【简介】
佛罗短翅鸫(学名:Brachypteryx floris),属于雀形目鹟科短翅鸫属下的小型且隐秘的鸟类,唯一被确认的栖息地为印尼小巽他群岛中的弗洛勒斯岛的山区。尽管以前它被视为白眉短翅鸫的一个亚种,但后来由于其独特的羽毛颜色和鸣叫音调,结合最新的遗传学证据,被独立确认为一个新的物种。
【外形特征】
雄性的佛罗短翅鸫整体呈现暗蓝灰色,胸部和侧面略显浅灰色,腹部则为白色。雌性个体的上体是暖棕色,并且翅膀、臀部以及尾下覆羽带有红褐色,腹部及下腹部呈白色,而大腿部分则为灰基的棕黄色。不论是雄性还是雌性,它们均具白喉和中心白色腹部,眼罩为细白。雌性与小短翅鸫相似,但胸腹部为灰色,不同与它们的是红褐色。
【鸣叫特征】
该种类有独特的一系列鸣叫声,类似于一串标志性的哨音和刮擦声,通常持续5到15秒,结束后有时会有低频的模糊音节,并有异常重复的短语。叫声总体上较为响亮,表现为‘tak!’的形式。
【生活习性】
佛罗短翅鸫主要活跃在海拔610至1900米的山区森林、再生树篱边缘或Eupatorium灌丛中的繁茂植被中。它们通常在备有丰富食物资源的地方寻求觅食,以小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它们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时分最为活跃。
【繁殖习性】
关于佛罗短翅鸫的繁殖习性目前信息尚不全。
【外型辨识】
雄性佛罗短翅鸫头部侧面和头顶呈现为灰棕色,胸部和侧翼为淡灰色。相较于雌性的蓝短翅鸫,其胸腹部为灰色,而前者则为红褐色,并且鸣声及叫声显著不同。
【物种区别】
雄性佛罗短翅鸫头部侧面和头顶呈现为灰棕色,胸部和侧翼为淡灰色。相较于雌性的蓝短翅鸫,其胸腹部为灰色,而前者则为红褐色,并且鸣声及叫声显著不同。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数据,佛罗短翅鸫被列为“LC”(无危)等级。由于它是对足迹范围有限的物种,在北努沙登加拉特有鸟类区特有的分布,对保护力度的要求较高。
【地理分布】
佛罗短翅鸫主要限于弗洛勒斯岛的山区,其栖息区域被严格限制在这种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