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短翅鸫
英文名:Himalayan Shortwing
学名:Brachypteryx cruralis
【简介】
喜山短翅鸫(学名:Brachypteryx cruralis)属于雀形目,鹟科,短翅鸫属的一种鸟类。
【外形特征】
雄鸟呈暗蓝灰色,上体和腹部一致,腹部略带灰色调,眉纹宽白。雌鸟体色为温暖的浅棕色,头部和背部为暗橄榄棕色,翼和尾略带红棕色,腹部较浅,喉部最淡,下部则偏红棕色。幼鸟整体偏深褐色,头部顶端斑驳,尾部和下腹部呈锈色,喉部和胸部有淡色横纹。
【生活习性】
喜山短翅鸫选择栖息于山地和海拔较高的森林之中,偏好湿润的环境,常见于靠近溪流的密集植被中,以昆虫、幼虫、浆果、种子、植物嫩芽等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喜山短翅鸫的鸣叫主要是由高尖的哨音组成,常伴有短促的咔哒声和颤音,总体较为短促。其音调通常从高到低下降,形态和音阶不稳定。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5月至7月。它们筑巢的方式是利用苔藓、竹叶、草茎、寄生植物根及蕨类植物编织成为大型且隐蔽的圆顶巢,常见筑于低矮灌木或树干上,高度距地面不一,有时会固定在腐朽横倒的树干末端。巢穴内能容纳3至4枚蛋,蛋壳平滑带有白色光泽。
【外型辨识】
喜山短翅鸫学名(Brachypteryx cruralis)揭示其区别于同属其他物种的生物特征。
【物种区别】
雄性喜山短翅鸫以完整的深色下腹部区别于中国短翅鸫及小短翅鸫具有显著白色中央腹区的特征。雌性则通过明显的红棕色眼圈和喉部,区别于中国短翅鸫色彩较为淡雅的特征。相比后两者,喜山短翅鸫的鸣叫声更为悠长婉转。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标准,目前该物种被列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该物种地理分布范围由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延伸至东部,包括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等地区,以及中国西南部的四川南部至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并越冬于中国支那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