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鹭科 > 麻鳽属 > 大嘴麻鳽
大嘴麻鳽

大嘴麻鳽

英文名:Pinnated Bittern

学名:Botaurus pinnatus

【简介】
大嘴麻鳹(Botaurus pinnatus),属于鹈形目鹭科麻鳹属,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低地地区。它们因隐秘的生活方式和高效的捕食技巧而备受关注。

【外形特征】
大嘴麻鳹拥有显著的羽毛保护色,羽毛呈斑驳的褐色和棕黄色条纹,体长可达63.5-76厘米,体重最大约800克。雄鸟面部皮肤亮黄色,背上有棕黄色和黑色条纹的颈部,胸部带有光泽的浅棕色条纹。

【生活习性】
大嘴麻鳹栖息于低地的淡水沼泽、湿地及湖沼地带,如芦苇丛、池塘边缘、泛滥的水稻田、高草湿地。它们多在夜间或黄昏进行活动,通常呈孤独个体出现,但偶尔也会群体活动。

【鸣叫特征】
大嘴麻鳹发出粗犷的“rawk-rawk-rawk”声音,雄鸟会在繁殖季节的黄昏至夜晚发出深沉的“poonk”或者“poonkoo”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时,雌鸟用植物材料在靠近水面的密集植被中构建巢穴,每巢产卵2至3枚。孵化由雌鸟全权负责,幼鸟出壳后仍需雌鸟长时间照顾。

【保护状况】
大嘴麻鳹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分类为“无危物种”,但湿地的缩减和污染对其造成不利影响。

【地理分布】
大嘴麻鳹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各处至南美洲东北部,偶尔可见于哥伦比亚东安第斯山脉2600米以下地区。委内瑞拉的主要栖息地处于400米以下海拔,而厄瓜多尔西部不超过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