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苇鳽
英文名:Little Bittern
学名:Botaurus minutus
【简介】
小苇鳽(Ixobrychus minutus),鹈形目鹭科苇鳽属的鸟类,英文名为Little Bittern。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至非洲热带地区,在新疆也有分布。
【外形特征】
小苇鳽体长约33至38厘米,翼展为52至58厘米,体重可达125至150克。雄鸟体羽主要为黑色,背部具有绿色光泽,头顶黑色;雌鸟体羽则呈现黄褐色并具有棕色纵纹。翅膀拥有醒目的白色斑块,在飞行时更为显著。幼鸟的羽毛比成鸟更暗淡,并带有更多的棕色条纹。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深沉的呱呱叫声,犹如青蛙,在繁殖季节活动频繁。
【生活习性】
小苇鳽偏好在黄昏、傍晚及清晨活动,主要栖息在芦苇丛生的湿地环境,以鱼类、两栖动物、昆虫为食。墨守成规,善于在芦苇等植物间慢行捕食。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在春季5月至7月,在芦苇丛中筑巢,并用芦苇和树枝构成简陋的巢穴。每窝产卵2至9枚,孵化期为16至21天,由双亲共同孵化。雏鸟孵化后约25至30天离巢并学习觅食。
【外型辨识】
与姬苇鳽相比,小苇鳽的胫部羽毛覆盖至关节,而姬苇鳽的胫部羽毛未达关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小苇鳽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2021年)和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2018年)。
【地理分布】
小苇鳽分布于欧洲南部和中部、亚洲中部、印度西北部以及非洲多个区域,包括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境内。小苇鳽广泛活动于各种水体环境中,并在19世纪后在英国也偶然记录到繁殖案例,直到1984年才确证繁殖事件。
【亚种分类】
小苇鳽有多个亚种,包括:
- 小苇鳽澳洲亚种(Ixobrychus minutus dubius)
- 小苇鳽指名亚种(Ixobrychus minutus minutus)
- 小苇鳽新西兰亚种(Ixobrychus minutus novaezelandiae)
- 小苇鳽非洲亚种(Ixobrychus minutus payesii)
- 小苇鳽马达加斯加亚种(Ixobrychus minutus podiceps)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2021年)和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