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鹮科 > 泽鹮属 > 绿背鹮
绿背鹮

绿背鹮

英文名:Olive Ibis

学名:Bostrychia olivacea

【简介】

绿背鹮,又被称为橄榄色鹮,是中国著名鸟类之一,属于鹈形目、鹮科、泽鹮属。这种鸟类主要生活在非洲的西部、中部及东部的热带雨林地带。

【外形特征】

绿背鹮体型较大,体长介于65至75厘米,体羽黑褐色,带有青铜绿色光泽,翼覆羽呈铜色并带不同金属蓝紫色。下体呈深棕色,裸露的面部皮肤为暗蓝黑色。腿色多样,从黄绿色至深红色均有。幼鸟整体较为淡色,羽冠较短。成鸟具有色泽鲜艳的紫铜色颈冠。

【生活习性】

绿背鹮栖息在低地茂密森林、溪流和河岸边上,有时也会出现在沼泽森林。其主要栖息地标为西非及加蓬等地。它们的食物来源以昆虫为主,如甲虫、幼虫和蜗牛,偶尔也食用植物物质。其活动具社交性,通常以单独、成对或小群体的形式觅食,最大群体可见到5-12只个体。

【鸣叫特征】

绿背鹮发出响亮的、双音节的叫声,类似“gar-wa gar-wa”或“aka-a”,这种声音经常在飞行中或黎明与黄昏时出现,共鸣感强,很远就能听见。

【繁殖习性】

有关绿背鹮的繁殖资料甚少,仅有部分记录显示在肯尼亚的六月至八月期间筑巢活动。其巢由枯枝组成的树干构成,离地高度约7.5米。每次产下三枚蛋,蛋壳呈块根状绿色,带有明显的栗色斑点和少许肉桂赤褐色污垢,大小约56至58毫米×40至41毫米,重量50克。

【外型辨识】

绿背鹮主要通过体型大小、面部皮肤颜色及叫声与类似种类,如噪鹮、斑胸鹮加以区分。同属物种之间的亚种间差异在于羽毛颜色与羽冠形状的不同特征。

【保护状况】

绿背鹮的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从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到加蓬以及刚果共和国等地;在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地区的山地森林当中,可见在3700米以上的高度出现。绿背鹮目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 (LC)。

【地理分布】

绿背鹮共有四个亚种,依据其羽毛颜色以及羽冠形式而有所区分。而不同亚种之间的叫声也有其独特性例,例如B. o. rothschildi具有典型的‘HAAN-ha HAAN-ha’叫声,曾在乌干达Bwamba低地被识别B. o. akleyorum的叫声为其特定标记。

【物种区别】

绿背鹮发出响亮的、双音节的叫声,类似“gar-wa gar-wa”或“aka-a”,这种声音经常在飞行中或黎明与黄昏时出现,共鸣感强,很远就能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