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吸蜜鸟科 > 波乐吸蜜鸟属 > 纹腹吸蜜鸟
纹腹吸蜜鸟

纹腹吸蜜鸟

英文名:Eungella Honeyeater

学名:Bolemoreus hindwoodi

【简介】
纹腹吸蜜鸟是雀形目吸蜜鸟科波乐吸蜜鸟属的鸟类,于1983年被确认为独立物种。此鸟以鸟类学家Keith Alfred Hindwood命名,他曾任皇家澳洲鸟类联盟的主席。该种鸟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中东部昆士兰州Clarke山脉的一小片高原雨林中。

【外形特征】
纹腹吸蜜鸟体型中等,长度介于17.2至19.7厘米之间。雄鸟体重20至27.2克,雌鸟19.7至24克。其整体外观呈暗灰褐色,头上有细淡灰色鳞状斑点,背部有细淡灰色条纹。脸部为黑色,边缘带有窄而偏白的眼缘和髭纹,在眼上方与一个小偏白斑块相连。耳羽后部具有上扬的偏白色羽毛,边缘微微呈黄色,尾羽边缘也呈现出黄橄榄色。次级飞羽呈淡黄色且带有光泽,主翼羽的边缘则稍显白色。腹部颜色比背部稍浅,同样有细白条纹。

虹膜为蓝灰色至蓝绿色,喙为黑色,腿则为蓝灰色。

【生活习性】
此鸟主要栖息在海拔较高的雨林中,偶尔也会出现在雨林边缘、低地桉树和松木森林,以及园林中。它们通常活动在距离地面900米以上的高度,但最低曾记录到150米。纹腹吸蜜鸟以花蜜为主食,也会吃一些果实、昆虫和花朵的其他部分。觅食时,它们主要在树冠层和藤蔓植物间活动,偶尔也会在下层树木和灌木丛中发现它们的身影。

【鸣叫特征】
纹腹吸蜜鸟会发出一系列尖锐、急促的哨声叫鸣,声音响亮而有力,且音调多样。例如,它们首先会发出略带粗糙的金属音符组成的歌曲,随后是柔和的“chip”接触叫声。此外,还会有短促、尖锐的“chip”、“tick”或“churr”等不同的声音。

【繁殖习性】
纹腹吸蜜鸟的繁殖季节主要集中于春季。已知的筑巢时间从8月末至10月中旬,产卵时间在10月份,而雏鸟孵化期则定在10月至11月间。巢是由双方共同建造的深度杯状巢孔,巢由细植物纤维构成,并覆盖有苔藓材料,这些巢通常悬挂在高达4.2至20米的树梢横枝上,通常躲在密集的叶丛之中。每个巢通常产2枚蛋,孵化主要由雌鸟单独承担,孵化期大约需要13至14天,雏鸟由父母共同喂养,育雏期约为14至15天。

【外型辨识】
与暗喉吸蜜鸟相似,但纹腹吸蜜鸟可通过特定的叫声、独特的分布区域和细节不同的形态加以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纹腹吸蜜鸟目前为近危状态(NT)。依赖于Eungella国家公园内的保护,其全球范围内并未构成威胁,但在Clarke山脉中的二级保护区内,其数量相对较少,属于受限制物种。

【地理分布】
纹腹吸蜜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东部昆士兰州的Clarke山脉和Sarina山脉,尤其是西部Mackay附近的高原雨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