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鹎科 > 须鹎属 > 黄眼先须鹎
黄眼先须鹎

黄眼先须鹎

英文名:Yellow-lored Bristlebill

学名:Bleda notatus

【简介】
黄眼先须鹎(学名:Bleda notatus)是雀形目鹎科须鹎属的一种鸣禽。这一物种直到1990年代中期尚被认为是绿尾须鹎的一个亚种。

【外形特征】
黄眼先须鹎是一种强壮且优雅的鸟类,其身体线条流畅,并常栖匿于隐蔽处。它具有强壮的喙和发达的鼻须。其头部、背部和尾部呈橄榄绿色,尾羽的边缘为黄色。此外,它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即眼睛前方有一个鲜亮的黄色眼纹,以及亮黄色的下体,胸部两侧略有橄榄色的色泽。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的鸣叫声独特且易于辨识,通常由8到10个音符构成,音调逐渐下降,且随着音符的延长而变得缓慢。其声音特征可以与黑眼鹎发出的合唱声相类似,但不同亚种之间可能会有所差异。

【生活习性】
黄眼先须鹎常常单独、成对或以小家庭的形式结伴活动,有时也会加入其他混种物种组成的觅食群体。它们虽然经常出现在蚂蚁集群附近,但并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捕食者。这种鸟类主要栖息在海拔650米以下的低地常绿林和半落叶林的底层植被,偶尔也在沼泽森林、森林草原镶嵌地带和次生林出现。在乌干达的记录中,它们曾被观察到生存在1300米的高度。

【繁殖习性】
目前有关其繁殖行为的详细信息较为有限,许多已知的生态和自然历史知识都来自于四十年前在加蓬进行的密集森林鸟类研究。

【外型辨识】
该物种可以通过头部和眼纹的颜色与灰头须鹎进行区分。相比于须鹎,黄眼先须鹎的上体颜色更浅,尾羽是橄榄绿色而非统一片栗色,其眼上方也缺乏裸露的蓝皮肤弯月形标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黄眼先须鹎被列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黄眼先须鹎广泛分布于尼日利亚至中非共和国与刚果,同时也出现在比奥科岛,但在中国大陆地区没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