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蛙口夜鹰目 > 蛙口夜鹰科 > 亚洲蟆口鸱属 > 黑顶蟆口鸱
黑顶蟆口鸱

黑顶蟆口鸱

英文名:Hodgson's Frogmouth

学名:Batrachostomus hodgsoni

【简介】
黑顶蟆口鸱(学名:Batrachostomus hodgsoni),为中国境内唯一的蟆口鸱代表,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北部及东南亚多个地区。

【外形特征】
该鸟类体型较小,体长22-27厘米,重约50克。其羽毛颜色如同树皮,具有良好的隐蔽效果。雄鸟上体呈锈褐色,肩部和背部形成白色项圈;雌鸟则更为均匀的锈色,带有较少的淡色斑点。幼鸟的羽毛颜色较浅,带有黑色和棕色条纹。成年鸟以其头部较大、喙厚实且腿脚相对较小为特征。

【鸣叫特征】
黑顶蟆口鸱的鸣叫声独特,雌鸟的叫声为单一声长哨音,通常先上升再下降至初始音调;雄鸟的叫声则是一系列最多十个短暂而柔和的上升哨音,例如'whee',间隔1-7秒。

【生活习性】
黑顶蟆口鸱栖息于200-1900米海拔的常绿林和混合山地森林地带。主要以蛾子、甲虫等昆虫为食,采取从树上短距离飞行的方式捕猎猎物。白天时通常通过其与树干相似的颜色来保护自己。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为4月至7月,巢一般建构在离地面1.5至5米的树枝上,由鸟羽构成,每次产卵1至2枚。雄鸟白天孵化,而雌鸟则在黄昏和黎明前的一小时内孵化。幼鸟的绒毛呈淡红棕色或暗淡的米黄色,并带有深色条纹。

【外型辨识】
与其他小型蛙口夜鹰的区别在于其特定的栖息环境、地理分布和体型大小。雄性与雌性在颜色上有一定差异,雄性偏灰褐色,雌性则为均匀的锈色。

【保护状况】
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2021年2月5日)。

【地理分布】
黑顶蟆口鸱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至东南亚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缅甸北部、泰国、老挝、越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