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蛙口夜鹰目 > 蛙口夜鹰科 > 亚洲蟆口鸱属 > 大蛙口夜鹰
大蛙口夜鹰

大蛙口夜鹰

英文名:Large Frogmouth

学名:Batrachostomus auritus

【简介】
大蛙口夜鹰(学名:Batrachostomus auritus)属于蛙口夜鹰目蛙口夜鹰科亚洲蟆口鸱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低地雨林中。这种夜鹰的体长约39至43厘米,重约206克,是亚洲蟆口鸱中体型最大的种类。

【外形特征】
成鸟背部为栗色至浅棕色,肩羽带有浅色横纹,翼羽及覆羽边缘为黑色,中心为白色或淡黄色。下体呈红棕色,常带有淡黄色至白色斑点。幼鸟上体主要为灰棕色,伴有细密的淡黄色虫蚀状斑纹,下体为淡灰棕色,带有红棕色色调,腹部颜色较浅。雌鸟和雄鸟的差异不大,但雌鸟色彩略显暗淡。

【生活习性】
大蛙口夜鹰偏好于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但有时也会出现在次生林、沼泽森林或冲积土上的森林中。它们展示了稳定的留鸟习性。夜晚捕食时,主要通过飞扑捕获地面上或树枝上的蚱蜢和蝉等昆虫。

【鸣叫特征】
其歌声被描述为深沉的滚动颤音,可能重复4至8次,每次持续约1秒。它们还会发出连续的‘coerrr’声或低沉的‘oow-OP’声,以及非常尖锐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2月期间,大蛙口夜鹰的巢位于水平枝条的分叉处,较为狭窄的小平台上。每个巢穴仅产一卵,孵化期至少32天。亲鸟共同孵卵,雏鸟孵化后全身覆盖着细小的白色绒毛。

【外型辨识】
与栗颊蛙口夜鹰相比,大蛙口夜鹰的体型较大,但区别主要通过体型和分布区域进行辨识。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蛙口夜鹰列为易危物种。该种群在泰国非常罕见,在马来西亚是稀少的,但从吉隆坡周边的破碎森林中仍可记录到。在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记录较少,可能正面临威胁。由于低地森林栖息地的破坏,其种群数量可能正在下降。

【地理分布】
大蛙口夜鹰分布于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含Labuan岛)及附近的北Natuna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