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蛙口夜鹰目 > 蛙口夜鹰科 > 亚洲蟆口鸱属 > 星喉蟆口鸱
星喉蟆口鸱

星喉蟆口鸱

英文名:Blyth's Frogmouth

学名:Batrachostomus affinis

【简介】
星喉蟆口鸱(英文名:Blyth's Frogmouth,学名:Batrachostomus affinis),是蛙口夜鹰目蛙口夜鹰科亚洲蟆口鸱属的一种鸟类。其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包括缅甸南部、泰国北部地区、越南中部以及马来半岛,另外也分布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北部和婆罗洲等地。

【外形特征】
星喉蟆口鸱体形较小,全长约20至23厘米。雄鸟的体羽呈棕灰色带有细小的淡色斑点和黑色斑点,其颈处有明显的白色颈环,翅膀上有广泛条纹,腹部呈白色,胸部带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点。雌鸟的颜色则更偏红褐色,翅膀的条纹较少,胸部有宽大的白色‘项链状’斑点。雌鸟的腹部比雄鸟更浅,白色斑点更加显著。

【鸣叫特征】
雄鸟会发出一系列清晰的颤音哨声;雌鸟则可以发出刺耳的鼻音呱呱声。

【生活习性】
星喉蟆口鸱偏好栖息于低地和山脚的热带雨林,更倾向于密集的雨林环境。夜间活动是一大特点,它们通常停栖于树干上并利用其棕色羽毛巧妙的伪装自己,捕捉昆虫作为主食。其所食的昆虫种类广泛,包括蚱蜢、蝉、毛虫、小甲虫和蝎子。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1月至4月间。它们会在树枝上以自身的绒毛、树叶和苔藓建成外观与树皮相似的小型垫状巢窝。每个繁育期间,通常产下1至2枚白色无斑点的蛋。

【外型辨识】
相对于其它小型蟆口鸱种类,星喉蟆口鸱雄性个体身上黑色斑纹更显密集,而雌性个体腹部颜色较浅,白色标记位置更为突出。尤其在泰国南部与马来半岛区域,与鳞腹蛙口夜鹰容易混淆,但可以通过体型小和黑色斑纹更重辨认星喉蟆口鸱。

【保护状况】
IUCN未对本种进行评估。

【地理分布】
星喉蟆口鸱分布范围广泛,但仍然知之甚少,可能在其分布区域内被低估。该物种的地理范围包括泰国北部、缅甸南部、越南中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北部以及印尼的Riau群岛(苏门答腊中部以东)和婆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