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顶翠鴗
英文名:Rufous-capped Motmot
学名:Baryphthengus ruficapillus
【简介】
棕顶翠鴗(英文名:Rufous-capped Motmot,学名:Baryphthengus ruficapillus),属于佛法僧目翠鴻科棕翠鴻属的鸟类。它们广泛分布于南美的巴西东南部、巴拉圭东部和阿根廷东北部。
【外形特征】
棕顶翠鴗体长约42厘米,体重约140至151克。成鸟上体呈蓝绿色,下体橄榄绿。明显的橙色头冠和颈背十分醒目。眼周有黑色眼罩,边缘环绕浅蓝色。胸部带有黑斑,腹部中央有一条橙色的带纹,下腹则为蓝绿色。幼鸟颜色较为暗淡。
【鸣叫特征】
棕顶翠鴗通常在黎明和黄昏时分发出类似猫头鹰的连续“hoo-oo-oo-oo-oo”的叫声。
【生活习性】
棕顶翠鴻栖息于原始的低地森林,以及沿水边的林廊,通常栖于海拔1200米以下。它们以大型昆虫、蜘蛛、陆生软体动物、小型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偶尔还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
【繁殖习性】
棕顶翠鴻在潮湿土壤中挖掘巢穴,或者使用其他动物废弃的洞穴。繁殖季节可能在9月至10月之间。在巢内,两性共同喂养幼鸟。
【外型辨识】
与全地理隔离的Baryphtengus martii相比,棕顶翠鴗的羽毛更显蓝绿色,红棕色较少,尾羽较短且末端没有羽毛状突起。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LC),尽管其种群数量大且分布广泛,但由于森林砍伐导致数量正在下降,部分记录在多个保护区内。
【地理分布】
棕顶翠鴗广泛分布于巴西东南部(巴伊亚至马托格罗索州南部和里奥格兰德州北部)、巴拉圭东部和阿根廷东北部的米西奥内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