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环颈鹦鹉属 > 黑头环颈鹦鹉
黑头环颈鹦鹉

黑头环颈鹦鹉

英文名:Australian Ringneck

学名:Barnardius zonarius

【简介】
黑头环颈鹦鹉(学名:Barnardius zonarius),又称澳大利亚环颈鹦鹉或林肯港鹦鹉,是鹦鹉科的环颈鹦鹉属唯一成员。它们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的西部、中部和南部,但不包括东部、北部及塔斯马尼亚州。该物种有四个亚种,生活习性和外表特征有所不同。

【外形特征】
黑头环颈鹦鹉体型中等,长度约为33至44厘米,体重一般为142至206克。羽毛基础色是绿色,具备显著的黄色颈圈。它们在头部的颜色、腹部条纹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亚种特征:
- 伯纳德氏鹦鹉(B. z. barnardi):头部为黑色或亮绿色。雌鸟和雄鸟的前额有红斑,腹部有橙黄色条带。
- 北澳环颈鹦鹉(B. z. macgillivrayi):头部为浅绿色,前额红色缺失,腹部呈淡黄色。
- 西澳环颈鹦鹉(B. z. semitorquatus):头部和背部为深绿色,腹部有明显的橙黄色带。
- 林肯港鹦鹉(B. z. zonarius):头、颈背及上脸颊为深黑色,胸部深绿色,腹部黄色。

【生活习性】
这类鹦鹉是社会化的鸟类,通常群集行动,每天日出前离开栖息地前往水坑饮水,白天主要在地面觅食花蜜、草嫩芽、果实、种子及偶尔的昆虫。当高温来临,它们会在树荫下休息。到了黄昏,又会飞回栖息地喝水然后过夜。

【鸣叫特征】
原文未提及。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一般在6-9月和8-2月期间。巢穴通常在高大树洞中,特别是提供良好木屑铺垫的林木如沙门糖胶树和瓦诺树。每窝产卵数量约在4至7枚之间,雌鸟独自孵化19至20天,雄鸟随后参与抚育工作,稚鸟约在5周后离巢,保持与双亲一段时期的相处。

【外型辨识】
原文未提及。

【物种区别】
- **伯纳德氏鹦鹉**(B. z. barnardi)
- **北澳环颈鹦鹉**(B. z. macgillivrayi)
- **西澳环颈鹦鹉**(B. z. semitorquatus)
- **林肯港鹦鹉**(B. z. zonarius)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黑头环颈鹦鹉被列为无危(LC)。这种鹦鹉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特别是在由于垦荒而树木减少的老树林。尽管如此,由于其广泛的分布和适应性,它们的种群数量仍在稳定增长。

【地理分布】
黑头环颈鹦鹉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的西部、中部和南部,但不包括东部、北部及塔斯马尼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