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凤头山雀
英文名:Black-crested Titmouse
学名:Baeolophus atricristatus
【简介】
黑冠凤头山雀(英文名:Black-crested Titmouse,学名:Baeolophus atricristatus)是雀形目山雀科凤头山雀属的一种鸟类。2002年,该物种被确认为单独的种类,此前曾被认为是与美洲凤头山雀同属一个物种。黑冠凤头山雀主要分布于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及墨西哥东北部。此外,它们还能在圣路易斯及密苏里州等地偶见。
【外形特征】
黑冠凤头山雀体长约14至15厘米,体型略小于美洲凤头山雀。黑冠凤头山雀的背部和臀部呈现较为明显的绿色调。雄鸟具有长而竖立的深黑色冠羽,而雌鸟的冠羽则是较淡的暗灰色。该物种的喙短而圆,脚力强健,能够灵活地悬挂在树枝上。
【鸣叫特征】
黑冠凤头山雀发出的叫声类似“彼得,彼得,彼得”,与美洲凤头山雀的鸣叫声相似但更为短促。
【生活习性】
这些鸟类栖息在各种树林环境中,如落叶林、浓密森林及城市树荫区域。它们主要以昆虫、虫卵、蜘蛛、坚果以及浆果为食。
【繁殖习性】
黑冠凤头山雀在树洞、电线杆、篱笆柱或鸟箱中筑巢。每年3月至4月间,雌鸟产卵,每窝产4至7枚,卵壳呈白色,带有红色斑点。
【外型辨识】
通过体型、冠羽长度和背部的颜色,可以将黑冠凤头山雀与其他相关物种区分开来。与美洲凤头山雀相比,黑冠凤头山雀体型略小,背部和臀部有更多的绿色调,且冠羽更长。尤其是雄鸟和雌鸟冠羽颜色的区别也很明显。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黑冠凤头山雀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等级,表明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地理分布】
黑冠凤头山雀主要分布于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及墨西哥东北部。此外,它们还能在圣路易斯及密苏里州等地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