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潜鸭
英文名:Madagascar Pochard
学名:Aythya innotata
【简介】
马岛潜鸭,又称为马达加斯加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一种。这种鸭子因其极其罕见而闻名,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2006年,在玛塔索博里梅纳湖被重新发现。根据IUCN红色名录,该物种被列为极危(CR)。
【外形特征】
马岛潜鸭的体长一般为45至56厘米。成年雄性体色为深棕色,带有金属光泽,腹部为白色,并延伸至两侧,翅膀带有白色条纹。雌性颜色比雄性深,眼睛周围没有明显的白色环。幼鸭则类似雌鸭,但整体颜色更浅,无板栗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淡水湖泊和湿地,偏好植被茂密、水较浅的环境。这些鸭子以水生昆虫和植物种子等为食,是典型的潜水取食者。为非迁徙性物种,通常个体或成对活动,很少结群。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为7月至2月。雄性与雌性共同选择营巢地点。繁殖巢筑于水域周边的植被中,每巢可产卵6至10枚,孵化期约为26至28天。后代在孵化后上体呈黑色,腹部为黄色。
【保护状况】
马岛潜鸭最初广泛分布在马达加斯加的内湖,尤其是在阿劳特拉湖及其附近地区。过去几十年内其分布范围缩小,目前仅存在于北部的特定湖泊中。阿劳特拉湖在2003年被宣布为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并正面临着多项保护工作机制,以恢复其栖息地。
【地理分布】
最初该物种广泛分布在马达加斯加的内湖,尤其是在阿劳特拉湖及其附近地区。过去几十年内其分布范围缩小,目前仅存在于北部的特定湖泊中。阿劳特拉湖在2003年被宣布为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并正面临着多项保护工作机制,以恢复其栖息地。
【历史与保护】
1990年代时期,马岛潜鸭被认为已经灭绝。2006年在马塔索博里梅纳湖重新发现,标志着保护行动的开始。2009年的一次考察仅发现不到20只成年马岛潜鸭,这意味着该物种继续面临灭绝风险。为此,各种保护机构开始实施复育计划,包括圈养繁殖和技术措施,如建立在索非亚湖的野外放归项目。截至2017年秋季,个体数量已提升到90只左右。
【保育措施】
阿劳特拉湖地区正进行湿地恢复和保护工作,包括设立禁猎区、教育宣传和环境监测计划。2009年展开体制化育项目,旨在减少野外灭绝的风险。目的是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濒危物种。至今扎吉尔野生动物信托基金和湿地与荒地信托基金正持续合作,投入人力物力,确保这一特有物种的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