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鹃隼
英文名:Madagascar Cuckoo-Hawk
学名:Aviceda madagascariensis
【简介】
马岛鹃隼(学名:Aviceda madagascariensis)是鹰形目鹰科鹃隼属的一种猛禽,唯一的成员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它又称马达加斯加鹃隼或马达加斯加鹃鹰。
【外形特征】
成鸟上体呈深褐色,微小羽毛冠不易察觉。下体为白色,胸腹部分布着厚重的褐色条纹,两翼下方有宽阔的暗色条纹,尾部细长而具有明显的暗色横纹。成鸟眼睛的颜色从深褐色到暗黄色不等,虹膜较大。幼鸟眼为棕色,羽毛上也有更多更细的条纹,下体有更多标记,尾部有更多白色。
【生活习性】
马岛鹃隼主要栖息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地带,从低地雨林到海拔1600米的地区均有分布。该物种偏好栖息在森林边缘、开阔地带,甚至会出现在乡村和城市周边的棕榈树、金合欢和桉树种植园。它们主要以蜥蜴、昆虫及两栖动物为食,通常选择在黎明或黄昏时刻低飞捕食。
【鸣叫特征】
它的鸣叫声包括快速连续的 'wik' 声,尾部声音带有轻微颤动;还有一种穿透力强的 'peeew' 或 'peeer' 声,持续约1秒,每隔3至5秒重复一次。在鼓励幼鸟或觅食时会发出不同的“kweek-kweek”或“kiou ki-ou”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10月至12月进行,雄鸟通过表演空中特技来吸引雌鸟。巢搭建在树冠之间高达14至29米处,由雄雌两性共同构建,巢由活或死树枝构成,主要由雌鸟独自主持巢材。一次产2至3枚淡蓝色底色的白色蛋,一般孵化期为31天。雏鸟在约43天后离巢,约86天后才能独立。
【外型辨识】
与马达加斯加雕鸮相比,马岛鹃隼更小,头部也更小。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马岛鹃隼常有宽阔的翼下横纹且尾部横纹较少。
【保护状况】
该物种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红色名录中的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全岛,并在岛上的西部、北部和东部较为常见,南部及高地则较为稀少。在马达加斯加东南部的画廊森林内,它的频率高于湿润森林。